从现代性反思到审美社会主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angc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社会主义活动家。莫里斯的文学创作起于诗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思想开始发生社会主义转向后,他转而写作小说与散文。本文认为,在莫里斯创作文类流变这条明线之下暗藏着他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现代性危机反思渐次入深而抵达社会主义的思考历程。本论文也以此为主要线索,通过细读莫里斯的诗歌、小说与散文作品,结合这些作品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语境,阐述莫里斯从现代性反思到审美社会主义的思想演进过程。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从“现代性”概念出发,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针对“现代性”的讨论需要在历时性中才能确立其合法性。本文所取用的“现代性”,主要指在工业革命与启蒙理性催进之下,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与“过去”的断裂状态。在英国维多利亚晚期的历史语境中,“现代性危机”主要表征为:一个崛起的机器世纪、一个新生的消费时代、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愈渐明显的宗教危机。在社会转型期展开的这一系列现代性图景共同构成了莫里斯反思与批判的目标。第一章围绕莫里斯的诗歌创作,阐释莫里斯寄寓于北欧萨迦叙事中的现代性反思。莫里斯的诗歌创作先后涉及中世纪浪漫传奇题材与北欧萨迦题材。这一过程既体现出了莫里斯对于“中世纪精神”的偏好,又呈现出他在“中世纪精神”内部的探源。莫里斯以诗歌关照、反思现实的求索最终表现为对于北欧文学与文化的寻根。将莫里斯的萨迦代表作《伏尔松家族的西古尔德》与《埃达》中的伏尔松诗篇、《伏尔松萨迦》以及《尼伯龙人之歌》作以比较阅读,细察莫里斯在情节增删与人物塑造中的匠心可以发现:莫里斯在北欧萨迦的书写之中以“人”为中心重构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强调人性、道德在情节发展中的推动力,寄寓了莫里斯对变化中的维多利亚时代信仰缺失的关切与反思。同时,莫里斯的萨迦书写将冰岛萨迦与日耳曼英雄传奇融合,意在贯通文化遗产的血脉,将北欧萨迦的英雄精神融入英国文化传统,为处于历史转型期中的维多利亚人发明传统,重塑时代精神。继而,本章进一步论述了“中世纪精神”自身所内蕴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内涵,从而于学理层次反驳了部分学者对莫里斯早期诗歌创作中“逃避主义”倾向的质疑。第二章主要聚焦于莫里斯的小说书写,阐述莫里斯在乌托邦小说叙事中重新绘制的现代生活图景。已有诗人之名的莫里斯在19世纪80年代转而写小说。《乌有乡消息》写作时期,英国社会主义运动方兴未艾,现代出版市场已经形成。莫里斯以开放的文学视野融入“新罗曼司”的文化潮流,以小说文类为载体传达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乌有乡消息》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于贝拉米的畅销小说——《回顾》的还击。本章在两部小说的比较阅读中着力呈现了莫里斯小说书写中的叙事造诣与乌托邦构想的独特性。《乌有乡消息》延续了莫里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关注,然而与诗歌的曲笔不同,莫里斯将现实批判与解决方案清晰地张举了出来。“复兴手工技艺”是莫里斯在《乌有乡消息》中为维多利亚时代现代性危机提出的一种抵抗策略,莫里斯赋予了手工技艺以反思机器世纪、反抗消费时代与挽救宗教危机的现代性批判活力。第三章以莫里斯的散文书写为中心,综论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梳理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巴克斯合著的《社会主义:起源与前景》集中体现了莫里斯的社会主义观念。受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思维与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影响,莫里斯首先把社会主义看作一种具有历史可达性的社会形态。其次,莫里斯的社会主义观念起自对于维多利亚时代“艺术饥荒”、异化劳动等社会病症的批判,以实现人人平等、人尽其才、共同福利为主要诉求。“艺术饥荒”是不平等在艺术领域中的蔓延,“艺术饥荒”又与“奢侈消费”相伴而生,加重异化劳动,激化阶级对立。莫里斯认为“艺术饥荒”与异化劳动带来的后果是——审美之退场。莫里斯因而主张做“令人愉悦的工作”,只有愉悦的工作才能有劳动者感性生命的投注,才能创造出艺术品。在艺术化劳动中,莫里斯格外推崇手工技艺,并认为每一个手工艺人都是艺术家,由此为小型艺术正名。莫里斯认为小型艺术是真正为人民并且属于人民的艺术形式。莫里斯的工作观与艺术观紧密相连,彼此依存,共同助力实现莫里斯的审美社会主义想象。第四章在回顾莫里斯现代性反思的历程后,进一步提炼莫里斯审美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并对其审美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作以评价。艺术与审美思考是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发轫之处,而艺术与审美的实践是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的落脚之处。回到维多利亚的历史语境可以发现,莫里斯对现代性进行着不懈的反思却也将自己卷入了现代性的复杂漩涡之中,这既再现了历史语境的复杂,也同时是以审美在现代性内部进行反思的必然困境。不同于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自律主张,莫里斯的审美思想受到马克思实践观的影响,强调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强调艺术实践对于日常生活的介入。本文认为正是在“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实践”这一审美主张之中,莫里斯为解决维多利亚现代性危机,消弭阶层不平等提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路径。莫里斯对现代性的反思承袭了英国独特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的哲学传统,并深受19世纪中期知识界现代性反思氛围的影响;尽管对于现代文明有着明确的反抗,莫里斯并无意图将历史车轮拉回至中世纪。正是在这些意义上,莫里斯的思想与实践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从原始壁画中,可以看到人类绘画史上最早的颜色就来源于自然中的土和矿石,经研磨之后这些粉末被人类拿来使用,逐渐出现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早期的绘画中,画匠以同样的方式将矿物颜色绘制于帛布、绢、纸或墙壁和器皿之上,继而矿物颜色在中国绘画史中得以广泛流传与使用。之后,矿物颜色在以墙壁为载体的绘画表现形式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绘画媒介和研究课题。通过矿物颜色独特的艺术表现和使用,将传统矿物颜色的分类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自1979年复校,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北京电大利用广播、电视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提供了多种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和
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孤岛效应的检测是目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中的两个热点问题。阐述其原理特性与产生原因,并对其实现方法进行分析。
为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对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价值作用,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课题,从引言入手,对体验式教学在
当前,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主体,但多数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贵、慢等问题。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并成立由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