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众观是指媒介对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所处角色和地位的认识,其实质是媒介如何看待受众、对待受众的问题,集中反映了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在中国现当代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受众观”历经了巨大的变革,尽管其中有所反复,但总体上是一个受者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观念的变化与现当代中国新闻媒介,尤其是报纸媒体的几次改革如影随形。改革开放以来,“受众观”的变化更是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格外剧烈。媒介受众观的衍变伴随着媒介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因此可以说,当代新闻媒介变革的每一步在一定意义上都取决于媒介受众观的革新变化。而受众观的每一步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新闻媒介变革的脚步。本文通过对我国三次新闻改革中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媒介的受众观的分析,对我国新闻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的关系进行一次回顾和梳理。作者分析了1942年新闻改革、1956年新闻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新闻改革中报纸媒体所体现的不同的受众观,以及其中变化和发展的脉络;论述了当前改革深化时期在宣传工作规律、市场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这三重规律控制下的报纸“受众观”的分流;并对当前“以人为本”受众观的提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揭示了该观点的进步性和遭遇的现实困境。作者最后指出,唯有在新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转变报纸受众观,同时在革新的受众观的推动下加快新闻改革的步伐,传播“以人为本”方能得以实现,受众才能在传播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