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黄淮、江淮等冬小麦主产区,拔节期霜冻害已经成为制约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霜冻能力及其生理特性,以期为丰富冬小麦抗逆栽培理论及栽培管理技术,实现小麦稳产高产提供依据,于2007-2009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豫麦49-198和弱春性小麦品种豫农949、偃展4110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模拟冻害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幼穗分化进程中的低温敏感期、不同品种抗霜冻能力以及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植株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交易对米质的要求不仅是口味的适合,要求外型美观。改良稻米外观品质对提高稻米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6个粳稻品种早丰九号、徐稻四号、宁粳2号、武育粳3号、宁粳1号、武运粳7号及43个江浙地区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其外观品质、形态解剖学特征以及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氮素与品种对垩白的影响以6个粳稻品种早丰九号、徐稻四号、宁粳2号、武育粳3号
纹枯病是水稻世界性的三大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迄今,在水稻的多个研究群体上已经检测到多个抗纹枯病QTL,涉及水稻的全部12条染色体。其中,利用特青/Le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雄性不育资源的获得是实现强优组合选育的重要基础,利用雄性不育系能大大提高杂种种子产量和质量。培育和推广广适性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增加水稻总产的关键技术,也是解决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出路。本研究应用细胞工程技术花药培养和细胞融合尝试利用新的雄性不育资源,并为水稻优良雄性不育获得保持系开辟路径。获得主要结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