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是工业用金属中最轻的材料,其比强度、比刚度均超过其它金属,是一种备受青睐的“超轻金属”。近几十年镁合金发展很快,尤其是在汽车、航空和电子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镁合金的化学活性较高,耐蚀性和耐磨性差,限制了镁合金的发展及应用。故所有使用的镁合金零部件必须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表面防护处理。近几十年来化学镀镍技术飞速发展,在与其它表面处理技术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日益显示出其优异的性能。化学镀镍具有镀层均匀致密,硬度高,耐腐蚀、耐磨性能好,钎焊性高,均镀深镀能力强,不受镀件几何形状限制等优点,而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不高。以次亚磷酸盐作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液中获得耐蚀性能好的镍-磷合金镀层,并且镀液成本低,工艺性能较稳定,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化学镀镍液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不高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提高化学镀液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效率是衡量化学镀液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化学镀液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效率越高,表明化学镀镍的副反应越少,镀液就越稳定,镀液中所产生的亚磷酸盐也越少,这就提高了化学镀液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镀液中有害离子的大量排放,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本文研究化学镀镍-磷沉积过程中效率的变化规律,为有效控制镁合金化学镀层的质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在镀液中控制还原剂次亚磷酸钠浓度为25-30g·dm3时,Ni2+和H2PO2摩尔比在0.27-0.32范围内,镍的沉积效率高,镀速高,镀层致密,镀层磷含量高,结合力强,耐蚀性好,而且次亚磷酸钠具有最高的还原效率,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小环境污染。2.化学镀镍反应的起镀温度为343K,正常施镀温度控制在353-363K,而超过363K施镀则使镀液不稳定,不利于镀液的维护。由次磷酸钠反应引起的镀液酸度变化需要用醋酸铵作pH调整剂,并维持镀液的pH值在4.5-5.5范围内。3.周期性实验中镀速、镍的沉积效率、还原效率和镀液pH都随周期数的增加而下降。化学镀镍过程中HPO32、Na+和SO42离子的积累是导致镀液失效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按时补加适量成分、络合剂,按时过滤,调整镀液pH值等方法来延长镀液的使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