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内蒙古革命历史小说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上紧跟主流文学步伐,响应十七年政治上的各种号召并积极做出创作实践上的努力,具体而真实地记录了蒙古草原上蒙汉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受的剥削压迫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反抗历程。同时,怀着对蒙古高原及草原人民深沉地眷恋,作家们写作中始终渗透着民族化的追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史价值。 本文选取能够代表内蒙古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汉语写作艺术价值和创作成就的三部长篇小说——扎拉嘎胡的《红路》、乌兰巴干的《草原烽火》和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以点带面地展开对内蒙古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分析研究,着意揭示自治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基本特征及独特价值。 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汉语写作十七年内蒙古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主题意蕴,认为其在主题上显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展示了真实的草原斗争生活并描写了蒙汉民族团结战斗的新主题。第二章,主要研究小说中塑造的典型形象:革命的“引路人”、逐渐觉醒的革命者以及积极进步的女性形象。第三章,论析小说在景色描写、语言风格及革命爱情情节模式上显现出的显著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