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第二次车臣战争在1999年8月8日打响,到2002年4月军事行动基本结束,期间俄军共投入兵力15万(其中包括大规模作战后为了布防增加的3万兵力)。战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伤病员,总数42848人:内科病员24852人,占总兵力的16.6%;外科伤员17996人,占总兵力的12.0%。内科疾病造成了大量的卫生减员,占总减员数的58%。第二次车臣战争是一次现代化的战争,对这次战争内科疾病特点和救护组织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俄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过程中内科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内科救护组织的特殊性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军现代战争情况下的野战内科学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客观参考和理论依据;为我军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条件下出现的内科疾病病员、并发内科疾病的伤员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内科救护的后勤保障等提供参考,最终为我军及未来战争内科救护组织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俄军内科疾病、后送治疗以及救护组织特点,用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1.第二次车臣战争内科疾病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分析。2.第二次车臣战争最常见内科疾病病程特点的研究。3.第二次车臣战争不同伤部伤势伤员的内科疾病发生特点的研究。4.第二次车臣战争内科疾病病员和伤员的强化治疗措施的研究。结果一、俄军常见内科疾病的种类和数量对参加第二次车臣战争军事行动的俄罗斯各类军人的内科疾病的分析表明,发病率最高的是义务兵,占内科病人总数的66.1%(16427人),其中第一年兵占35.6%(8848人),第二年兵占30.5%(7579人)。最常患三大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内科疾病发病总数的66.8%(16596人);消化系统疾病,占16.9%(4200人);心血管疾病,占8%(1992人);其它系统内科病均少于10%(共2064人)。二、最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病程的统计分析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总数的30.5%(5062人)和68.2%(11534人),其中第一、二年兵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数分别占其中的23.8%(3950人)和49.9%(8281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分别为患病后3.4±0.2和3.4±0.3天,平均入院时间分别为患病后3.6±0.2和4.0±0.3天,约8.7%义务兵出现不适症状一周后才就医住院。第一、二年兵秋冬季肺炎发病数占各自年发病数的81%和85%,急性支气管炎占各自年发病数的88%和89%。此类病人90-94%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第一、二年兵肺炎患者经过三个医疗后送阶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8%和66%;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过三个医疗后送阶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9%和67%。2.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占消化系统疾病的46.1%(1936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分别为患病后9.4±4.0和15.1±5.9天,入院时间与就医时间基本一致,但其中少数患病2-3个月后才就医。第一、二年兵秋冬季发病率占各自年发病数的79%和73.7%;此类病人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3.循环系统疾病:神经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占循环系统疾病的40.2%(801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3.1±0.3和3.7±0.4天,大多数军人在就医当天住院,但也有出现不适1个半月之后才就医的。各季节发病率相当;此类病人也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三、战伤伤员并发的常见内科疾病1.第二次车臣战争伤员伤部伤势特点(根据3200名伤员的调查结果):按伤部特点,头部28.2% (902人)、颈部0.8% (29人)、胸部8.6% (275人)、腹部6.3% (202人)、骨盆6.7% (214人)、脊椎1.5% (48人)、四肢47.8% (1530人);按伤势特点,轻伤40.5%,中等度伤33.3%,重伤24.4%,特重伤1.8%;按各受伤部位伤势特点,四肢伤和颈部伤多为轻伤;头部伤多为中等度伤;胸腹部、脊柱伤多为重度及特重度伤。2.外伤并发的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失血性贫血。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4.5%;循环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6.5%;肾脏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16.6%;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8.3%;失血性贫血的发生率占总伤员数的14.3%。四、内科疾病病员和并发内科疾病伤员的强化治疗措施1.在对体重不正常的肺炎患者用标准方案治疗过程中,增加强化治疗措施后,其临床表现消失早,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轻症肺炎平均缩短7.5天,中度肺炎治疗时间为9.3天),并且病程中没有出现其它并发症,其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2.在对伤员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强化治疗措施后,其并发各种内科疾病相对较晚,并发率大大下降,并且其外伤愈合时间也显著缩短了。结论一、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内科疾病的特点1.内科疾病发病率高于外科疾病。2.常见的内科疾病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3.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秋冬季节高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体征。4.车臣地区因寒冷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极高。5.呼吸系统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消化系统急性胃肠炎发病率高;循环系统神经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发病率高。6.士兵发病率远高于军官、士官和合同兵;低年制士兵发病率高于高年制士兵;士兵以功能性疾病为主,军官以器质性疾病为主。7.大规模轰炸、游击战、地雷战导致创伤性内科疾病发病率也较高。8.重伤、特重伤伤员内科疾病并发率特别高。9.伤病员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二、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内科救护组织有不足之处1.相当一部治疗时间不超过30天的患者后送到后方军区医院和卫戍医院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也没有是否分回部队服役的记录。2.有一部分病员就医时间晚、住院时间晚,针对性的治疗也晚。3.疾病诊断时出现一些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或不当。4.对病人针对性实验室-器械检查措施不全。5.内科医生缺乏一些新型高效药物。6.物理疗法的应用不够广泛。7.存在不遵守统一病历的情况,使得对其研究有一定困难。8.战时第一梯次医疗机构内科医生编制不足。三、对未来战争和我军的启示和建议1.未来战争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①在卫生减员中,内科疾病减员占的比例将可能更大。②传统疾病可能仍是以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疾病为主。③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等新型武器引起的内科疾病将增多。④高新技术武器的心理威慑导致的应激性心理疾病数将大大增加。⑤随着作战空间的延伸,太空病、深海病等一些不常见,甚至未知的疾病将出现。2.野战内科疾病防治要加强:①战前阶段,军校学员、医院医务人员以及部队指战员均应接受野战内科学中一些特殊疾病防治的训练,特别要针对年轻战士和军官。②作战阶段,强调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化心理护理有助于克服战争恐惧,便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慢性疾病病人应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水源污染及战时传染病;要优先保障一线部队高效、快速、使用和携带方便的药品供应。③休整阶段,加强卫生整改和疾病普查。组织医疗机构对参战人员进行全面疾病普查及健康体检,发现异常及时报告。3.野战内科救治组织能力要加强:①加强人员技术力量编配,提高救治能力:a.根据不同战争特点(大规模轰炸、地面巷战、游击战)、气候地理特点、战争持续时间,估计不同内科疾病发生率,确定不同医疗机构各专业内科医疗人员的编制数。b.现代战争大规模杀伤武器应用的极大心理威慑,致使参战军人心理疾病发生率远高于过去,因此各医疗机构应编制心理咨询师。c.战时基层医疗机构必须临时编制上级医疗机构专家作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尽可能消除对疾病的误诊。②提高军队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军人疾病做到尽早发现、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③各级军事医疗工作者应该消除医疗文件和病历的编制填写方面的不规范,严格遵守统一的原则。④努力减少救治阶梯,因为救治阶梯数越多并发症越多。因此需尽量限制后送到远离第一梯次医院的病人数量,确保治疗时间在15天以内的病人在战区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时间在30天以内的病人在第一梯次医疗机构接受治疗。⑤提高我军后送交通工具的保障能力,如装备装甲救护车、卫生列车、医院船等装备。⑥提供一些野战情况下,使用方便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器材。⑦在战前战后,军队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我军正式文件规定的卫生防疫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