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外商业银行效率比较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u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集中体现于银行的效率,提高银行效率是商业银行增加利润,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根本。2006年底,我国全面开放金融业,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国内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态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效率上的差异对于中资银行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本文选取2003-2006年共30家银行的12个指标作为样本,运用主成份因子分析法对中外银行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这30家银行包括:10家中资银行、10家已经获得银监会批准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10家核心资本与中资银行样本相当的对照组外资银行。因子分析法将12个指标降维为4个因子:分别为F1盈利效率因子(总资产收益率、净经营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和资产利用率的综合反映),F2费用控制效率因子(成本收入比、资产费用率和净利润率的综合反映),F3流动性效率因子(对外备付金比率和现金资产比的综合反映),F4资产质量效率因子(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的综合反映)。算出各样本的因子得分后,本文将所有样本的因子得分按1-10的维度标准化。然后,从样本组、时间、银行个体三个角度对因子得分标准化值取均值处理。通过分析样本因子得分标准化值的均值,同时结合样本原始指标数据,本文对中资银行、获批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和对照组法人银行的效率从不同层面进行比较,并做出总结。
其他文献
公企业是西方国有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体现了政治权力主导下的国有经济治理。无论是西方公企业民营化还是我国国有经济的公司化改革,都是公企业制度范畴内的重要现象,均体现了国
最低工资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劳动保障制度,在研究最低工资与就业的关系时,国外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国内的研究更多体现在理论层面,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对不同地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