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英语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他们缺乏语言知识和缺少阅读输入有关,因此,他们常常采取大量灌输语言知识、让学生做大量阅读理解题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显然,这违背了《初中英语新课标(2011)》强调的“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并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疲惫不堪,并逐渐失去阅读英语的兴趣。事实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能及文化意识等。图式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以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图式理论解释了读者的阅读过程,并认为读者的阅读水平不仅受语言知识的影响,还受到文化背景知识和语篇知识的影响。尽管与图式理论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基于图式理论来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试图将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期改善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遵义师院附中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在这两个班中,一个班是实验班,另一个班是控制班。实验前,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这两个班学生在英语阅读习惯、阅读技巧及背景知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他们阅读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在为期近四个月的实验期间,笔者在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而实验班则采用以图式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式。此外,笔者为了发展实验班学生的图式思维并巩固他们已有的图式,在整个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中以多样的教学设计并反复创设场景来巩固他们已学的内容。试验后,笔者在两个班进行了英语阅读测试,通过考试分数的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明显高于了控制班学生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基于图示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兴趣。笔者期望本研究能够给初中英语教师一些教学方面的参考,也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