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逐步实现一体化。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并购成为了国内外企业,加速企业自身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在企业并购这场公司实力的角逐中,知识产权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各公司实现竞争战略的目标。商标、专利、外观设计及商业秘密等因素对各公司的并购交易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公司开展并购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这场角逐当中。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并购、合资合作案例的增加,知识产权流失现象越演越重,时常发生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乃至商业秘密被侵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饮料业著名的八大品牌,除“健力宝”外,都已从市场上消失。现在超市的饮料货架上,国货难觅。就连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洗化产品,也是难逃厄运。当年的“活力28,沙市日化”,品牌与广告语一样深入人心,然而合资后,品牌被打压,产品被冷藏,而今天,还能记得这个品牌的人,还有多少呢?由于我们的企业乃至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商标权保护上,更是带给我们惨痛的教训。目前,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是十分乐观。有很多的老品牌,经过多年经营和独特的技术工艺,可靠的质量保障,在国内市场扎扎实实的站住了脚跟。更有一些民族品牌依靠其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让国外的竞争对手不敢小觑。但在多起中外企业合资合作的案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品牌流失现象。外方利用我们的企业对资金和技术的渴求心态,品牌意识淡薄的弱点,利用其优势,挤压甚至冷藏我们的品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危机。其中一些行业的民族品牌的流失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在发生专利被侵权、商标被模仿、商业技术秘密流失等情况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没有采取任何的有效措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企业的企业风险意识非常低。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整个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保护知识产权并没有上升到家喻户晓的高度。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力虽然是政府和企业,但是全社会大多数公众如果不能知晓,甚至认可知识产权,这对政府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造成了极大地阻碍。因此,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必须得到提高,这是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必须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的目标才能实现。本文除摘要和结束语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随着跨国并购的增多,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外资利用我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弱点,设置陷阱,使许多民族品牌在与外资和合作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中国企业面临知识产权危机。第二部分通过对外资并购中自主商标权流失的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外资并购协议中知识产权条款的不完善,及我国目前对外资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缺失是造成我国自主商标权流失的根本原因。由于经验的缺少,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度不够,以及签订的不平等并购协议,也是并购中知识产权流失的原因之一。第三部分介绍如美、法、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和我国的选择。世界各国面对跨国并购的产权保护,有着较中国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化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是“先行者”,而中国则是后来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早已通过各种手段,如立法、设置专门机构等,建立了各自对外资并购进行安全审查的完整机制。美国政治干扰禁忌多;韩国品牌保护意识强烈;日本政府企业两头控制;德国警惕核心企业并购及加拿大严格的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第四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教训,提出对我国跨国并购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和意见,从预防与救济两方面对加强跨国并购中知识产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