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三维适形序贯补量(3D-CRT)与调强放疗同步补量(IMRT-SIB)两种放疗技术的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及近期美容疗效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种技术在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方面的差别。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甘肃省医学科学院放疗中心行保乳术后3D-CRT或IMRT-SIB的女性患者。3D-CRT组处方剂量为5000cGy/25次,后于瘤床区电子线补量1000cGy/5次。MRT-SIB组处方剂量5040cGy/28次,同步瘤床区补量至6020cGy/28次。比较两种放疗技术对保乳术后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及美容效果的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自IMRT-SIB组中随机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制定3D-CRT放疗计划,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共纳入172例患者,3D-CRT组82例,IMRT-SIB组90例。随访至2016年3月,两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差别明显(p=0.001),3D-CRT组患者较严重。对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63)与放射性皮肤损伤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新辅助化疗(P=0.001)与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关。两组患者美容疗效之间无明显差异(p=0.313)。剂量学差异:①靶区方面;3D-CRT组的Dmax、Dmean与IMRT-SI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7);IMRT-SIB组的V100、V105、V110均较3D-CR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01,p=0.04);对比3D-CRT组与IMRT-SIB组的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IMRT-SIB组较好,两组差异明显(p=0.028,p=0.001);②肺的剂量学差异:两组的V5、V10、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24,p=0.001),V20差异不明显(p=0.373);③心脏方面:IMRT-SIB组与3D-CRT组相比,心脏V30、V40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1),V10下降不明显,而IMRT-SIB组的V5较3D-CRT高。结论:早期乳癌保乳术后IMRT-SIB与3D-CRT技术相比,可降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两组均可得到良好的美容疗效。与3D-CRT相比,左乳癌保乳术后IMRT-SIB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形性的同时,降低肺脏、心脏的受照剂量及体积,达到保护肺脏及心脏的目的,但是增加了低剂量照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