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纳米硅薄膜缺陷结构及材料后氧化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化飞速发展使人类对传统化学能源过渡性耗竭并伴随产生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太阳能技术凭借着可以将清洁无污染、用之不竭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优势而备受瞩目。传统晶体硅电池迅速商业普及的同时但自身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晶硅间接跃迁方式导致材料光吸收效率低,制造单晶硅过程中能源消耗大、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新型的薄膜电池,尤其是氢化纳米硅薄膜电池,由于其易于大规模生产,制备温度系数低,低生产成本等优势为下一阶段的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光电器件打开全新视野。氢化纳米硅(nc-Si:H)是结合了稳定的纳米单晶颗粒和氢化非晶硅网络并伴随有空洞结构的混合相结构体系,纳米单晶是薄膜生长成核长大并结合在氢化非晶网络里。先前对氢化纳米硅光电性能的研究已经表明,氢化纳米硅材料相比于非晶硅材料而言有更高的电导率,更强的光吸收效率,更高的光电流,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更高的掺杂效率。而且研究已经表明氢化纳米硅薄膜的这种非均一性结构特征能够在能带中形成局域态,缺陷和边界在载流子的输运提供了重要的通道。但这种由纳米硅和非晶硅的混相体系结构容易引入氧杂质,而且氢化纳米硅薄膜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或者隧道结时,材料中若并入氧杂质能够降低光学吸收。氢化纳米硅材料比氢化非晶硅材料对氧杂质更加敏感,因为氧杂质在材料中能够形成弱给体,这种杂质给体能够将能带中的费米能级移向更高的导带,从而降低氢化纳米硅材料的长波响应。此外制造高度集成化器件,其中难以克服的难题之一就是薄膜材料最外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氢化纳米硅薄膜中缺陷结构和薄膜的后氧化现象在过去的研究文献中已有报道,但是对形成后氧化的具体机理却鲜有报道。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种不均一性结构特点与氧杂质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极其重要。本文中我们用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象沉积系统生长了一系列的不同氢稀释比的纳米硅样品深入分析后氧化机制。拉曼散射,X光衍射,紫外可见光透射技术被用来表征物理结构特征和用来说明材料的结构演变,在此过程中我们探讨了氢作用下薄膜生长机理。通过透射红外吸收光谱的Si-O-Si伸展模式处的数值积分值可以得到材料中的成键氧含量。为了详细说明缺陷结构与氧的关联,我们将硅氢键在2000波数左右伸缩振动模式下的红外吸收谱进行分解拟合,并提出解释后氧化机制的结构因子,通过定义的结构因子与氧含量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紧密的正相关性。这表明氧的侵入是来自于晶粒边界的碟状结构和团簇空洞。本文工作揭示了通过调节优化缺陷结构来减少薄膜后氧化,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低廉适合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纳米硅薄膜生长方案。
其他文献
人眼可以分辨的帧频一般在24~30FPS,而在许多场合需要对高速瞬态过程进行研究,高帧频CMOS相机可以完整捕捉并采集瞬态过程,并能将采集到的高速过程经过“高速慢放”处理到人眼可以识别的帧频,这使该类型相机成为了研究瞬态现象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国外对于高帧频相机的进口以及关键技术的限制,使得国内的高帧频相机研究领域相对落后,为了解决目前高速相机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研究如今高帧频相机的应用环境,确
学位
在望远镜成像过程中,由于大气湍流扰动导致的大气折射率变化将使成像质量严重退化。若要利用大口径望远镜获得高分辨率的成像,就必须使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大气湍流导致的波前畸变进行实时地探测和矫正。微透镜阵列结构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是现阶段发展较成熟的波前传感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该传感器通过对光学成像系统入曈面处的光场波前进行分割采样从而获得波前信息。通过对目前波前传感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
常规光学旋转靶标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室内检测光电经纬仪的专用装置,该靶标存在着模拟目标运动轨迹固定、速度不可随时调节、方向不能任意改变等固有缺点。随着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已经不能满足不同技术指标的光电经纬仪的检测需求。 本文阐述了可编程动态靶标在检测光电经纬仪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根据靶标与光电经纬仪之间相对运动关系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应用仿真模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试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是针对城市规划的纲要阶段,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的视野,研究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宏观协调关系,对城市交通规划提出宏观的解决思路。交通战略模型
该文在对现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围绕三维光学显微术的纵向分辨能力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自行搭建了一套反射式激光共焦扫描实验系统,包括硬件系统的
本论文以USB2.0总线接口技术在经纬仪中的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阐述了利用Cypress公司生产的Cy7c68013接口芯片在经纬仪数据通讯中实现USB2.0接口的设计方案和开发过程,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论文首先论证了USB2.0接口技术在经纬仪中应用的可能性,然后给出了经纬仪USB2.0接口通讯卡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设计方案,论文内容如下: 1、针对经纬仪通讯系统的构成状况,论证了
本文所论述单次闪光系列太阳电池测试设备,包括两种类型:JD-04和JD-06。该系列测试设备用脉冲氙灯作为模拟太阳的光源,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光强恒定,功耗低,光源光谱接近日光,能获得大
为了研究非协同式敌我识别技术,本文详细地阐明了D-S理论中关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原理和目标识别的方法,建立了计算方法和实模型。应用证据理论(D-S方法),解在多传感器条件下的
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近几年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其中半挂车的产销量也快速增长,并在未来几年内半挂车的保有量会稳步上升。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对车型品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本论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以驾驶员在桥隧段行车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际桥隧段行车实验数据处理和仿真建模的基础上,尝试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所接受到的视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