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全国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划分了易发区和危险区,编制了防治地质灾害总体规划,初步建立健全了群策群防体系,对中国地质灾害分布状况,有了初步认识和掌握,规划中建议的防治措施,也显著而有效的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然而,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山体崩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现出频发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迫切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大比例尺和高精度的调查。镇康县地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构造体系的西支,该地区地形切割强,岩性多样,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程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已成为阻碍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已成为阻碍该地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镇康县地质灾害发育情况,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现状和孕灾条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人类生产活动,降水量,植被,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对易发程度和危险程度进行分区。 通过本次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镇康县发育崩塌15处,滑坡127处,泥石流21处,地面塌陷1处,合计共164处。 (2)查明了镇康县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深入分析归纳了镇康县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发育规律,控制因素等,镇康县属滇西南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南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 (3)县域内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坡体结构及外形特征等,而植被覆盖率和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其中各因素对不同灾害类型形成的作用强度不尽相同。 (4)利用“地质灾害综合易发性指数法”,评价因子权重:地形地貌(0.14),降雨量(0.12),植被覆盖率(0.05),工程地质岩组(0.11),地质构造(0.05),斜坡结构类型(0.10),人类工程活动(0.13),地质灾害发育现状(0.30),通过空间分析,得到镇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根据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高易发区(指数2.85~3.67)、中易发区(指数2.13~2.80)和低易发区(指数1.4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