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地区寒武-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模式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g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通过系统分析典型露头剖面的岩性和沉积序列发育特征,并结合古生物牙形石、全岩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岩石薄片分析及典型钻井、测井和地震的综合层序分析,对中—上扬子地区寒武—奥陶系进行露头—测井—地震沉积地层等时对比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为恢复古地理气候环境提供重要依据。并在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下,分析研究区寒武—奥陶系不同时期沉积相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并对其沉积模式进行研究。将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划分为6个可区域性对比的三级层序,奥陶系划分为8个可区域性对比的三级层序。通过对比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全岩碳同位素旋回与反映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沉积旋回,分析揭示,在古气候和沉积充填速率影响不大的背景下,中—上扬子地区层序寒武系层序CSQ1—CSQ4和层序CSQ6发育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层序CSQ5的发育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奥陶统下部层序OSQ1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而层序OSQ2—层序OSQ8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即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的俯冲会聚所产生的挤压构造作用,属于较为典型的前陆挤压层序。研究提出中—上扬子地区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台地类型演化为:碳酸盐缓坡台地(早寒武世早中期)—碳酸盐镶边台地(早寒武世晚期—早奥陶世)—碳酸盐缓坡台地(中奥陶世早中期)—淹没型台地(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
其他文献
贫困的特点之一在于贫困具有代际传递性,即家庭内部的不利因素由父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在成年后延续父代的贫困状态,贫困在代际间继承。在我国不平等现象加剧,贫困代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