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7年的电视荧屏上,由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奋斗》掀起了一股反映当代年轻人现实的风潮,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赵宝刚的电视艺术作品在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一种文化类型,他独自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想象和体系,并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受到市场与观众的肯定和热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现象,赵宝刚导演的电视艺术作品获得过国内外的数十种奖项,受到影视传媒以及广大观众的格外关注。 赵宝刚导演是一个随时随地关注当代文化、更善于表现当代文化的导演,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现在的人,今天的思想形态和文化语言才算得上是现代意义的文化艺术。赵宝刚携其作品一路走来,从早期脍炙人口的经典生活爱情剧《渴望》,到今天饱受争议的《我的青春谁做主》,都显示着他对生活的专注研究和思考。在他的任何一部作品中,你都能感受到青春所带来的无限力量,借用著名学者戴锦华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青春本身就是矫情的,而赵宝刚不带矫情的去书写青春更是难能可贵”。他的作品在收获艺术的同时也获得了商业价值,用文化的语言符号真正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生存现实,赵宝刚的电视艺术作品在当代的电视荧屏上已然成为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在电视艺术发展历史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市场化、娱乐化和媒介化等大的时代背景密切相连的,它在许多方面让处在传媒时代的中国人选择了不同的文化想象。 赵宝刚导演最近的作品是反映现在相当受重视的人群----所谓“80后”人群,因为他们已经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已经成为现在的社会主流。当代学术界一些专家、评论家已经注意到“80后”人群的重要性,赵宝刚电视艺术作品的题材选择也涉及到他们。虽然已经有大量的相关论文去讨论他们,但是篇幅尚少,角度还不是太全面,还具有一定的单一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当今丰富多彩而又竞争激烈的传媒时代,赵宝刚导演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当前,国际文化市场正趋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作品都蜂拥而至,电视艺术更是如此,面对这样的趋势,中国的电视艺术将如何发展呢?要想把握市场,具有自己的艺术竞争力,我们就必须拿出更能反映现实的作品。 本文分五章对赵宝刚导演及其电视艺术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艺术分析,首先结合赵宝刚导演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赵宝刚导演在艺术实践创作过程中,把创作的基本点放到时代的需要上,创作出了深受观众欢迎的作品,面对这个时代,导演既要把握市场竞争优势,同时还不能丢掉艺术品位和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赵宝刚导演对艺术作品题材的选择和把握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的,他的任何一部作品的时代精神和主题思想都与其艺术风格相统一,凸显了导演的艺术。 第二,本文根据赵宝刚导演的创作时间,把赵宝刚的艺术作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至1994年,赵宝刚导演在此时期的创作重点主要是对电视人物的审美塑造;第二个阶段是1995年至2002年,赵宝刚导演在此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爱情的诗意叙述上。第三个阶段是2002年至今,在这一时期,赵宝刚导演的思想逐渐成熟,引发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探究。 第三,在赵宝刚电视剧的创作方向上,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其艺术作品的内容题材、电视演员的策略选择以及电视剧故事情节的叙事手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第四,本文对赵宝刚导演的主要几部电视剧进行了个案解读与分析,本文选择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四部电视连续剧,分别对《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这四部电视作品进行了人物语言、故事情节以及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五,对赵宝刚导演未来的电视艺术创作方向以及在未来创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讨论了中国电视剧将来在国际上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选择,对赵宝刚导演及其电视艺术作品未来的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的艺术分析,并浅析了大众传媒时代中的赵宝刚艺术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对电视艺术创作现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