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猪肠道中分离出50株潜在益生菌,与实验室保存的8株鸡源益生菌、7株狐貉源益生菌根据不同来源设置分组。对不同动物来源益生菌在抑致病原菌、抗病毒、降胆固醇和抗氧化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筛选出的具有综合优势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为深入研究益生菌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和应用奠定基础。采用碳酸钙平板透明圈法,挑取溶钙环明显且革兰氏染色阳性的菌株,从猪粪便中所分离的50株潜在益生菌,依次命名为P1~P50,作为实验菌株开展研究工作。同时选取本实验室保存的其他动物来源的益生菌株做比较试验,分别为8株鸡源益生菌,依次命名为C1-C8;7株狐貉源益生菌,依次命名为H1-H7。检测这些益生菌菌株对致病菌大肠杆菌O7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实验,采用牛津杯法,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两种致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呈现出益生菌菌株的来源差异性、种属差异性和菌株差异性。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鸡源>猪源>狐貉源,且鸡源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猪源和狐貉源(p<0.0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则表现为鸡源>猪源>狐貉源,鸡源抑制效果同猪源抑制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同狐貉源差异显著(p<0.05)。在益生菌抗病毒实验中,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Coronavirus,TGEV)作为病原体。TGEV的增殖与毒力测定,选择TGEV感染猪睾丸(ST)细胞,运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筛选出具有较强抗TGEV活性的菌株。研究结果显示猪源益生菌菌株抗TGEV的效果最好(p<0.05),其次为鸡源益生菌,狐貉源益生菌抗猪源TGEV作用不显著。通过益生菌抗新城疫病毒(NDV)的血凝试验结果对照,证明鸡源益生菌对同源病毒(NDV)的抑制效果最强。运用硫酸铁铵显色法测定益生菌菌悬液对高胆固醇培养基(MRS-CHOL)中胆固醇的降解率。实验结果表明猪源益生菌胆固醇降解率在1.54%~43.80%之间;鸡源益生菌胆固醇降解率为13.02%~25.79%;狐貉源益生菌胆固醇降解率在4.28%~16.28%。不同菌株、不同来源益生菌降解胆固醇能力差异显著。益生菌抗氧化性实验中,选取稳定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作为清除对象,将菌液上清与DPPH乙醇溶液混匀后,在517nm处测定光密度值。结果表明异源益生菌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平均清除能力为猪源>鸡源>狐貉源。筛选出具有综合抗致病特性优势的菌株进行耐酸耐胆盐实验,选择耐受性最强的5株进行生化鉴定及16S rRNA鉴定。结果显示P9为罗伊氏乳杆菌,P13为食淀粉乳杆菌,P26、P47和C1均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益生菌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发现:相同动物来源益生菌组内不同菌株抗致病特性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动物来源益生菌组间抗致病特性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断益生菌株发挥抗病特性作用时存在来源特异性、种属特异性和菌株差异性,并且当益生菌来源同病毒来源一致时,抗病毒特性作用效果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