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慈竹笋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四个角度,对慈竹笋早期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两年的形态学观测,结合气象学资料,分析了慈竹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后续研究的取样标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发笋时期的慈竹笋,其平均最终基径、平均FJOSI不同。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发笋时期的慈竹笋或不同基径的慈竹笋的高度的生长速率不同。2.慈竹笋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笋体与竹箨之间存在异速生长关系。笋体净高/D值的比值,与竹笋总高呈严格的线性关系。3.慈竹笋基部第1节间的伸长生长模式不同于普通节间,不符合“正态分布”型曲线。第1节间发育早于其它节间,伸长速率相对稳定。4.慈竹伸长生长期的起始与毛竹不同。在慈竹笋体生长发育早期,所有节间均未伸长,竹笋高度的增长主要是竹箨生长发育的结果。笋体生长发育早期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在慈竹的伸长期,各节间开始逐渐有序地伸长生长,各节间的伸长生长是慈竹笋高度增长的主要原因。5.FJOS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慈竹笋快速伸长期的起始。6.慈竹笋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当竹节结构相对成熟且内部的薄壁细胞积累少量淀粉粒之后,其上方紧挨着的节间开始伸长生长。竹节的成熟早于其上方紧挨着的节间。竹节的成熟是由下至上依次成熟,与节间由下至上依次成熟顺序相一致。7.竹箨在竹笋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结构力学作用,缺少竹箨的帮助,慈竹笋不能正常生长。节间或者竹笋的伸长生长需要其对应的竹箨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8.在箨环附近的竹节内部,存在一种板状的特化维管束。在此特化维管束周围,细胞核明显的薄壁细胞将特化维管束与纵向维管束联系在一起,并且横切面上靠近特化维管束的纵向维管束并不确切地“向心”,转而“向特化维管束”。在特化维管束的径向近心端分布着丰富的“韧皮部结”。这种特化的维管束及其周边组织可能构成了一个存在于竹节内部的物质转运调配中心,将竹箨、竹节、节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他文献
随着镍氢电池的用途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用电器具要求在较高的温度下使用,如应急灯具、电动工具等等,但是由于镍氢电池的固有特性,在较高的温度下,电池的充电效率极低。本文分别从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抗氧自由基对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探讨丹红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否与这一机制相关。  [方法]  1.SD大鼠离体全血粘度的测定  取
纵条纹炭角菌(Xylaria striata Pat.1887)属于子囊菌门炭角菌属炭角菌科真菌,主要生长于腐朽树皮或活树根上。除本课题组对纵条纹炭角菌的长期深入研究外,尚无该菌的相关报道。活性测试显示,该菌子实体粉末是无毒的,且具有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为阐明该菌子实体改善睡眠作用的活性成分,本论文以人工培育的纵条纹炭角菌子实体为原料,以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实验为活性指导,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