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颌前突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主要特征是上下颌骨基骨或牙槽前突,表现为开唇露齿,颏部后缩,给患者的美观和心理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对于骨性双颌前突的成人患者,单纯的正畸治疗无法有效改善其侧貌突度。近年来,随着正颌手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双颌前突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以改善其侧貌突度。常采用术中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施行尖牙段的根尖下截骨并整体后退前部骨块,以获得美观的侧貌外形。固有口腔是颌面部的重要腔隙之一,主要容纳舌体和口底一些腺体等,和舌骨、气道等咽腔组织的关系密切,但国内外关于固有口腔的研究报道较少。以往关于骨性双颌前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术前术后侧貌软组织的改变,对固有口腔的容积改变未见报道。既往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研究是基于二维X线片如头颅侧位片、正位片等,无法对体积和横径进行测量研究。随着放射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开始应用于正颌手术,为研究固有口腔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成年女性骨性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固有口腔3D模型,对比研究成年女性骨性双颌前突患者和个别正常牙合固有口腔容积以及相关线距的大小,并研究骨性双颌前突患者正颌术后固有口腔容积以及相关线距的改变,为正颌手术的实施和预后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实验一:固有口腔3D模型的建立。研究对象从第四军医大学放射科CT数据库中收集18~35岁个别正常牙合成人女性颌面部CT资料30例,随机选取1例患者,将其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标记相关的点和面并进行分割,最后成功建立固有口腔的3D模型。实验二: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诊断为骨性双颌前突并需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15例(20~35岁,平均年龄23.6岁)为研究对象,从实验一中随机抽取15例个别正常牙合作为对照(平均年龄22.4岁),按照实验一方法进行固有口腔的三维重建,比较两者固有口腔容积以及相关项目的测量值的大小,并分析面积和线距与固有口腔容积的相关性。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实验三:15例骨性双颌前突女性均进行了前部根尖下截骨术,术前一周和术后六个月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固有口腔容积及相关线距的测量,对比研究术前术后的变化。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研究结果1.建立了三维分割固有口腔的方法,为进一步测量研究固有口腔变化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案。2.成年女性骨性双颌前突与成年女性个别正常牙合的固有口腔容积以及面积线距的测量对比显示,双颌前突比个别正常牙合的固有口腔容积大;双颌前突的上颌骨容积、正中矢状面积、正中矢状面的长度、腭穹高度均大于个别正常牙合,双颌前突的下颌骨宽度和下颌骨长度小于个别正常牙合。线距测量中,下颌骨宽度与固有口腔容积的相关性比矢状向长度与固有口腔容积的相关性高。3.骨性双颌前突患者术后固有口腔容积平均减小7.08cm3,减小了10.13%;矢状向长度平均减小6.31mm,矢状向面积平均减小2.35cm2;后牙牙弓宽度减小,上下颌骨体积减小程度相当;矢状向高度和牙合平面宽度基本不变;下颌骨长度略增加。研究结论三维测量固有口腔容积比二维测量更能准确地反映体积变化,宽度是影响体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双颌前突患者前部截骨后退术后固有口腔容积显著减小但有程度上的差异,可能与下颌骨宽度不一致有关,而矢状向改变一致。评价固有口腔的改变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时,需考虑固有口腔和周围组织的相对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