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耳聋是最常见的感觉系统缺陷性疾病之一,多为遗传因素所致,其遗传异质性高,至今与其相关的耳聋基因有两百多个。按遗传性耳聋表型不同,可将其化分两类,一类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L),即除听力下降外还伴有其他系统的临床症状;另一类是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L),即除听力下降外无其他临床症状,其中在遗传性耳聋中,NSHL占70%以上。现在许多研究表明耳聋主要与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mt DNA)相关,临床上的耳聋基因诊断也是针对这4个基因的热点突变进行检测,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NSHL患者并未找到这些热点突变,因而得不到早期诊断,所以如何提高耳聋基因诊断率,成为难题也成为热点。目的:本课题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Sanger测序三种方法相结合,统计山西地区NSHL常见基因热点突变,寻找新的具有山西特色的热点致病突变,从而为耳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由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收集山西省各地区聋哑学校NSHL患者300例,首先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筛查300例标本4个常见致病基因20个热点突变位点,统计其各个位点的突变率;其次利用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检测在20个位点未发现突变的患者中选取的20例标本,统计热点突变位点,针对新热点突变,利用在线功能预测软件预测其对蛋白功能的破坏性;最后利用Sanger测序检测剩余标本中经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筛选出的热点突变,统计其在散发人群中的突变率,从而验证筛选出的突变是否为山西NSHL患者的热点突变(针对新发现的突变,以200例健康人标本作为对照)。结果:1.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300例标本后,152例发生突变,其中GJB3基因未发现突变。2.在剩余的148例标本中选取20例,经过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检测后,发现三个热点突变:SLC26A4基因c.1334T>G(p.L445W)突变、WFS1基因c.2596G>A(p.D866N)突变、MYO7A基因c.5662C>T(p.H1888Y)突变,其中c.1334T>G(p.L445W)、c.2596 G>A(p.D866N)是已被报道过的致病突变;另一个是首次发现的可疑致病性突变。3.通过对剩余的128例标本针对上述三个热点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后,有3例发生c.2596 G>A(p.D866N),未发现c.1334T>G(p.L445W)和c.5662C>T(p.H1888Y)突变,正常对照组也未发现c.5662C>T(p.H1888Y)突变,此突变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山西省遗传性耳聋的主要致病基因为GJB2、SLC26A4、mt DNA,但各个突变位点携带率与其他地区差别明显;c.235delC和c.299-300delAT突变是GJB2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IVS7-2A>G和c.2168A>G突变是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c.1555A>G突变是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2.WFS1基因c.2596G>A(p.D866N)突变与山西省NSHL的发生密切相关;SLC26A4基因c.1334T>G(p.L445 W)突变在不同种族中突变携带率有明显差异。3.MYO7A基因c.5662C>T(p.H1888Y)突变是首次发现的可疑致病性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