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安置是特殊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保障学生接受适当教育的基础。教育安置不仅指学生所处的物理空间,还包括教学方法、材料及所用的器材,特定的学生对象,提供教学的教师及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特殊教育萌芽至今,受社会经济水平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和安置理念已经发生了数次大的变革,现今障碍儿童的主要安置方式大致可归为特殊学校、特殊班级、资源教室、普通班四类。这四类教育安置方式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同伴交往等方面各有特点,对学生的培养也各有侧重点。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的课程和教学针对性强,但是有隔离性,资源教室和普通班能给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提供交往的机会,但课程与教学以普通中小学课程为主,内容多且泛。不同障碍类型对教育安置有不同的需求,智力障碍儿童因为智力缺损,注意难以持久,识记慢,保持差,工作记忆容量小速度慢,对语文数学学科的学习最多只能达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适应性行为发展缓慢,社会化程度差,这些特点决定了智力障碍儿童需要额外的课程,有针对性的教学。四类教育安置方式中,资源教室和特殊班级的安置方式更能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这些需求。对比各国智力障碍儿童的安置现状,各国智力障碍儿童的融合运动并没有其他障碍类别开展得深入,普通学校附设特殊班的安置方式是智力障碍学生的主要安置方式,安置于普通班级的智力障碍儿童占全部智力障碍儿童的比例较小。分析国内外的相关实证研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证明普通班级和资源教室的安置方式优于特殊班级和特殊学校。反观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安置现状,发现智障学生以随班就读为主,教育质量存疑,国内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关注不够,相关的实证研究极少。针对这几点,本文从智力障碍学生教育研究、完善安置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质量监控、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营造融合氛围等方面对我国智障学生的教育安置提供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