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安全系数法的边坡支护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k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越发强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工程实践中所要面对边坡工程也朝着结构形态复杂化和空间规模巨大化发展。现有规范中的大部分技术要求都来自于工程实践经验和极限平衡法推导获得,对边坡以及支护的分析缺少空间作用下的考虑,导致了边坡在设计和支护时结果都偏于保守,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值分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程分析中。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如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仅用一个安全系数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也是不全面的。本文借助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采用点安全系数法,建立二维理论模型和真三维模型,对边坡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分析与锚杆支护设计方案展开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贞丰电厂进场道路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支护设计中。(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当前工程界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极限分析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三者都从整体稳定性评价边坡。点安全系数法作为边坡的分析方法,能够同时反映出整体与局部的稳定性,反映边坡的最不利位置,对支护设计有重要意义。(2)采用ACAD(澳大利亚计算机协会)边坡考题对点安全系数法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整体安全系数与潜在滑动面均与标准答案一致,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3)采用二维理论模型对边坡的锚杆支护不同布设位置,角度和长度进行计算,探究最优设计方案与点安全系数分布和潜在滑动面的位置的关系,总结出一般规律。(4)将二维分析的一般性结论应用到三维边坡的支护方案设计中,对比不同锚固方式的加固效果,选择最优方案,对比支护前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探究产生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给出了一种基于C8051f060微控制器和RTX-51 Tiny小型实时操作系统的船舶管系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方案,描述了硬件组成和基于RTX-51 Tiny的软件设计方法。各采集模块利用SO
研究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Stargardt病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视功能,最终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盲。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视网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