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挖掘王少华主任中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辩证思路、心得、常用药规律、专方专药等数据,总结其学术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验。研究目的:根据复习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慢性肝病的研究资料,学习王少华主任中医师关于慢性肝病的诸多论述、论著,结合整理、分析相关病例资料,进一步研究、总结、体会王老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方法:本文章分为理论和临床两大部分;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学习王少华主任中医师关于慢性肝病的诸多论述、论著,学习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肝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王老治疗慢性肝病的总体思路;临床研究部分:系统收集整理学习期间兴化市中医院王少华主任中医师门诊和病房治疗慢性肝病患者所有完整病案资料,通过对入选标准病例患者的症候、处方、诊断证型、用药系统归类,运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经过数据筛选功能处理相关资料,进行方剂、中药对比分类分析,采用归纳法对所得的结果资料系统总结,对一些原始数据处理、分解、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单元,在Windows XP平台上,应用MS Excel规范有序、准确完整表达王老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数据,数据主要是针对王老使用的中药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中药四气五味、归经、药名效用等。通过对所用方药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慢性肝病处方中常见症状和常用药物频次的统计,以便发现治疗慢性肝病核心药物,通过对核心药物四气五味、药物归经频率分析,以便发现王老治疗慢性肝病用药规律和用药特色,总结出王老的经验方。研究结果:根据王少华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肝病60例临床完整病例资料首次处方中91种不同中药频次分析,系统总结出慢性肝病常用核心药物的种类,梳理出核心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常用核心药物为: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柴胡、白芍、党参、苍术、陈皮、泽泻、田基黄、枸杞子、女贞子等。充分突出王老慢性肝病治脾、治肝、治肾的学术思想,具有疏肝健脾益肾,清化湿热郁瘀毒的功效,主要针对慢性肝病伴有湿热瘀毒的病机患者。常用经典方剂有: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五苓散、茵陈蒿汤、一贯煎、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犀角地黄汤、鳖甲煎丸、桃核承气汤、补中益气汤等。60例首诊处方中药物以入归肝脾肾三经为主。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柴胡、白芍、党参、苍术、陈皮、泽泻、田基黄、枸杞子、女贞子等主要核心药物归入心、肝、脾、肺、肾、胃、胆、膀胱经。由此看出王老从五脏六腑整体着眼治疗慢性肝病,扶正祛邪兼顾。王老常用甘性药物、其次性味为苦、辛、微寒、平等剂。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柴胡、白芍、党参、苍术、陈皮、泽泻、田基黄、枸杞子、女贞子等主要核心药物为甘、苦、辛、微寒、平、温、寒等性味。慢性肝病病情缠绵难愈,短时间治疗收效很慢,需经过漫长规范合理诊疗,因此,药性宜平和,忌过度寒热,以免伤及胃体。研究结论:研究显示王老在治疗慢性肝病的过程中多使用味甘、苦、辛,入、脾、胃、肝、胆、肺、胃、心、肾、膀胱经的药物。临床上慢性肝病是一迁延长期的过程,虽然初期多为肝郁脾虚,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水湿停滞,但日久多有水湿化热之象,用药宜阴阳调和,以平为期,尤其是肝病病位以肝胆脾胃为主时。王老治疗肝病善选甘辛平味药,甘味具有补益、调和药性、和中、缓急止痛功效,用多易令人中满,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治疗作用,用之不慎易耗伤气阴。苦味能泄、能燥、能坚作用,苦寒用多易败胃。在临床治疗中王老灵活多变,根据辛味、苦味、甘味三者之间的不同比例来调整治法治则以及治疗方向,辛苦甘组合可以直接调理肝气或疏土而调达肝气,,以调和阴阳、功补兼施为主要治则,补而不滞,消而无伤,可谓消补相济,标本兼顾,王老指出肝病遣方用药需辨明本质,方可药证相对,忌大热、大寒之品,阴阳调和,以平为期。总之,慢性肝病本虚以肝脾肾为主,以湿热郁瘀毒标实为主,日久湿邪易阻郁气机,化生湿热瘀血,虚实夹杂。王老认为治疗要扶正祛邪,以疏肝健脾、补益肾气扶正,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祛邪,所用药物药性以甘、苦、辛、微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