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及不同施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掐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调节作物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输,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有机养分集中供给有效花果的需要,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对防止作物贪青徒长,促进早熟,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豆也可进行掐尖,这样能有效控制徒长,使株高降低,单株结荚数增多,最终达到增产目的。如果再与最佳的施肥量配合,其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本试验通过不同掐尖时期和施肥处理,研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掐尖时期,并在掐尖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施肥量。经过掐尖及不同施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掐尖时期对大豆的株高、根瘤数、叶绿素含量、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它们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对初花期(R1)和盛花期(R2)调查的植株鲜重、干重、根容量及收获期调查的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几乎没有影响。产量在掐尖处理中表现比较一致,两个品种中都是一片复叶掐尖的A处理产量最高,总体变化趋势稍有不同,具体分析如下:合丰49产量顺序为A>B>D>C,其中,一片复叶掐尖(A处理)、两片复叶掐尖(B处理)与对照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合丰50则表现为:A>B>C>D,其中,一片复叶掐尖(A处理)与对照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二片复叶掐尖(B处理)与对照产量差异为显著水平。合丰50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有两个处理达到了10%以上,最大的是第一片复叶掐尖的A处理,产量2720.5 kg·hm-2,第二片复叶掐尖的B处理,产量为2353.3 kg·hm-2,而第三片复叶掐尖的C处理产量为2186.6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28.80%、11.41%和3.52%;合丰49增产效果最大的是第一片复叶掐尖的A处理,其增产值为9.65%,产量为2447.24 kg·hm-2,第二片复叶掐尖的B处理产量为2331.47kg·hm-2,较对照增产4.45%。因此一片复叶掐尖的A处理对大豆增产效果最好。2.不同施肥量对大豆的根瘤数、叶绿素含量、单株荚数、粒数、粒重等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它们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施肥量过高根瘤数反而减少。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大豆产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施肥量为N52.5 kg·hm-2, P2O5105 kg·hm-2, K2O75kg·hm-2(6)处理的产量最高,合丰50,其产量达3395.85 kg·hm-2,较对照增产34.82%,而合丰49,(6)处理的产量为3288.48 kg·hm-2,较对照增产36.49%。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田间试验为依据,研究了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两种穗型小麦最终的成穗率均随着氮肥基追比例增加而减小。密度对多穗型小麦烟农19叶面积指数影响表现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影响表现为在相同密度下,氮肥基追比例5:5处理表现较高。密度对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叶面积指数影响表现为
学位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玉米属(Zea L.),是集“粮、经、饲”于一体的三元作物,也是总产和单产第一、贸易量第二、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农作物。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不仅对玉米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各种育种手段来提高和改善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研究,一直成为农业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重大课题。本论文以20个重离子辐照的玉米自交系M3代稳定变异株系和4
学位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 C22H22O8)属于木脂体类(lignans),主要存在于小檗科(Berberidaceae)多年生草本类群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八角莲属(Dysosma Woodson)、桃儿七属(Sinopodophyllum Ying)、山荷叶属(Diphylleia Michx)及足叶草属(Podophyllum L.)植物中,其中尤以桃儿
学位
本研究以窄头橐吾(Ligularia stenocephala)、大头橐吾(L. japonica)的成熟种子、叶片、叶柄为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植物激素、碳源、基本培养基、活性炭等因素在无菌材料获得、增殖、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中的影响,筛选出两种橐吾属植物的最优技术参数组合,建立组培快繁体系,进而提高其商业化生产效率,为专业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试验中的培养基方案均采用单因素或双因素完全对比设计,数
学位
1.对辽粳294和辽盐16在2001年~2005年的品质表现与相关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与糙米率、垩白大小、长宽比呈正相关,与垩白度、粒宽、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太阳辐射量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大小和糙米率呈现负相关;降雨量除了与垩白度和胶稠度的相关较小外,与各品质性状之间都有较大的相关性。2.以沈农9765、辽优267等10个
学位
玉米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是世界玉米产区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同时,由于抗性遗传资源匮乏,从现有资源中挖掘相关抗病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关键。关联分析是除连锁作图外的基因定位方法,能够克服连锁作图的缺点,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人工接菌,对19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纹枯病抗病鉴定及产量性状考察,结合SSR标记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中
学位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初步建立五彩柊树组织培养体系匝橐晕宀蕱笆鞯男律揖ザ魏?叶片为外植体,着重探讨组织培养过程中最佳培养配方及培养程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彩柊树茎段培养的最佳采样时间为9月和10月。该时期外植体的成活率最高。(2)五彩柊树茎段在用酒精处理30sec后,用0.1%HgCl2消毒5min消毒效果最佳,成活率可达77.5%。(3)五彩柊树叶片在用酒精处理90sec后,用0.1%Hg
学位
本文以东京野茉莉两家系和白辛树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遮荫处理(0%、40%、60%和80%)对其生长发育、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对3种幼苗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东京野茉莉两家系苗高、地径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白辛树苗高、地径均逐渐下降;3种幼苗的总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总体上皆呈下降趋势,遮荫环境下干物质积累量减少。2.随着遮荫强
学位
本研究以室外3个不同施肥水平下转Bt基因水稻明恢63(以下简称“Bt水稻”)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水稻明恢63(以下简称“CK水稻”)为材料,分别在2009年6月23日、2009年8月18日、2009年10月21日采集根系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碳源代谢活性。同时以温室栽培转Bt基因水稻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水稻为材料,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植株的基本表型和生理生化性状及其抗病性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系统研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固氮量对于合理施用氮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实验于2008-2009年进行,采用框栽和砂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框栽实验,2008年应用15N示踪技术,实验品种为黑河41(第五、六积温带)、绥农14(第二、三积温带)、黑农40(第一积温带)、秣食豆(饲料型大豆)和不结瘤大豆(对照),研究不同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