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盐分运移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北京市污灌区现状及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盐分运移的影响,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柱试验。 (1)通过对北京市不同污灌年限的灌区进行的调查及对试验资料的分析发现:由于原有污灌区大多采用的是未经处理的原生污水灌溉,长期灌溉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发生了明显的次生盐渍化,而且Na+、Cl-等出现下移,有污染地下水的危险。 (2)再生水灌溉土柱试验结果表明:①再生水灌溉对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均与灌溉次数有关,灌溉次数少对土壤渗透特性的影响较小;②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再生水中的有机物质会在土壤中累积,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值有微小降低;③再生水灌溉5次后,仅0~10cm土层的土壤全盐量稍有增加,10~30cm土层再生水灌溉之后土壤盐分逐渐降低,土壤盐分累积不明显。SAR在0~10cm土层最大,灌溉5次之后SAR仅为1.90(mmol·l-1)1/2,说明少次再生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发生明显的次生盐渍化问题。④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主导因子是全盐量、Cl-、Na+。 (3)清污交替灌溉土柱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壤表层全盐量随着清污交替灌溉周期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模拟交替灌溉2个周期后,各层土壤中的全盐量都低于0.1%的界限,仍属于非盐化土壤。②随着清污交替灌溉模拟周期的增加,各土层SAR值变化不大,而且远没有达到15(mmol·l-1)1/2的警戒限。说明清污交替灌溉相对于再生水持续灌溉而言,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危险性小。
其他文献
发动机润滑油铁谱图像处理与分析摘要磨粒分析与识别是铁谱分析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磨粒分析与识别主要由该领域的专家来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数字图像分析、模式识
该论文在铝基上对"预镀镍"前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开发出了"直接镀"的前处理工艺.两种前处理工艺都是为了克服传统的"两次浸锌"前处理工艺的缺陷而开发的."预镀镍"前处理工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管理的信息化是电力系统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电网改造的进一步发展对配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
水力旋流器是微灌系统中一种主要的过滤器,本文对其生产能力和分离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和试验结果包括:(1)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微灌水质对堵塞、土壤特性、作物敏感
液态肥不仅肥效好、利用率高、增产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污染小,便于生产和运输。液态肥的生产成本低,生产企业可省去生产固态肥中的造粒和干燥等工序所必需的设备,降低了设备
农药静电喷雾是静电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应用之一,它能够显著提高雾滴在靶标背部的沉积效果,对于发展高效农药喷雾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研制的静电喷雾试验装置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