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通过调控MAPK/NF-κB信号途径抑制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yaya13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复苏、培养肝癌细胞HepG2,待细胞生长到一定数量时进行铺板及给药,MTS法检测青蒿琥酯的无毒性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诱导肝炎模型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浓度。根据上述结果,将实验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TNFα)、给药组1(TNFα+低浓度ART)和给药组2(TNFα+高浓度ART),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组别中(p)JNK、(p)Erk、(p)p38、pp65和COX2蛋白的表达差异;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组别中炎性基因COX2的表达差异。结果:1.MTS法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随着青蒿琥酯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根据吸光度值选取合适的无毒性实验药物浓度;2.与正常组相比,高浓度TNFα(20ng/mL)组的COX2蛋白表达量高于低浓度(10ng/mL)组,在给药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COX2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表明肝癌细胞HepG2的炎症模型成功建立。给予青蒿琥酯药物后上述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pJNK、pErk、pp38、pp65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中pJNK、pErk、pp38、pp65蛋白的表达量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TNFα能够激活HepG2细胞内MAPK和NF-κB通路中的相关蛋白(pJNK、pErk、pp38、pp65),促进COX2炎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2.青蒿琥酯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内MAPK和NF-κB通路中相关蛋白(pJNK、pErk、pp38、pp65)的激活,下调COX2炎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提示其是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针对天线跟踪系统的基于TMS320C2812定点DSP芯片的多维驱动器。详细阐述了多维驱动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算法,提供了一种多维驱动器的新思路。
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根据误差传播率,推导出了计算全站仪对向法和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精度的数学模型。根据表格可以分析和评价边长、竖直角、大气折光、量高等误差对高差精度的影响程度,验证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要高于对向法的精度。在完善的观测条件下,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可以完全代替三等水准测量。
分析了4135型柴油机油底壳机油无显示装置带来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和研制;介绍了该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特点。
分析了以UC3854为核心组成的PFC电路工作机理基础上,建立该电路电流环、电压环数学模型,介绍了该电路谐波产生原因及谐波抑制指标分配原则,并根据具体电路指标要求提供了该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