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性生活情况调查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性生活情况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并探讨其与PCOS主要表现如多毛、痤疮、肥胖、不孕、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等的联系。方法 选取PCOS患者44例,PCOS不孕患者32例,同期随机选取单纯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34例,正常对照组33例。四组研究对象均独立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心理健康状况(SCL-90)、性生活情况(VAS),PCOS组及PCOS不孕组还需完成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修订版(MPCOSQ)。结果 1.PCOS组与正常组对比:PCOS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值及多毛对性生活的影响度均较高;性生活满意度、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性感程度明显低于正常组。2.PCOS不孕组与非PCOS不孕组对比:PCOS不孕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因子分值及多毛对性生活影响度均较高;自我评价较不性感。3.PCOS患者生活质量较低,患者最关注不孕方面,其次是月经的可预测性、体重。4.相关性分析:BMI与MPCOSQ中体重负相关,与SCL-90中躯体化正相关,与VAS中自我评价性感程度负相关;多毛(mFG评分)与MPCOSQ中体毛负相关,与SCL-90中躯体化正相关,与VAS中多毛影响度正相关;痤疮(GAGS评分)与MPCOSQ中痤疮负相关;血清雄激素与MPCOSQ中体毛负相关,与VAS中性欲正相关。5.PCOS组分别以是否合并不孕、是否肥胖、是否多毛、是否高雄激素血症、痤疮严重程度(轻微、中度、重度)、月经情况(正常、稀发、闭经)、不孕类型(原发、继发)为分组变量对比组间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和性生活情况,生活质量MPCOSQ中不孕因子在不孕症组与无不孕症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体重因子在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合并高雄激素血症者的性欲明显高于无高雄激素血症者,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PCOS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最关注的是不孕问题,其后依次是月经的可预测性、体重、情绪、体毛、痤疮和月经症状。BMI越高,多毛越严重,痤疮越明显,血雄激素越高,生活质量越低。不孕和肥胖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子。2.PCOS患者本身可能就存在心理障碍问题。BMI越高,多毛越严重,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越高。3.PCOS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多毛对性生活影响度较大。多毛越严重,多毛对性生活影响度越大;BMI越高,自我评价越不性感;血清雄激素越高,性欲越强。
其他文献
敦煌文献中的一些词语和用法,出现和使用范围的特殊性,造成了释读上的困难。本文就《敦煌契约文书辑校》中的一些词语和用法试加解读。
<正>对于大连这个有百余年建市历史的城市,那些存在了八九十年的老房子无疑是见证和代表城市文化特质的珍贵财富。本次展览,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的周末"城市
背景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正常EF>45%)的情况下,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二
通过冷压成型和烧结固化工艺制备了不同配方下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 (PTFE)试样 ,并对其进行了机械性能、耐磨损性能测试 ,用扫描电镜进行了组织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随着碳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法中药组方对中风病先兆证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解毒活血之中药煎剂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
用MPV-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腐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MoS2、PTFE、石墨、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填料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MoS2、PTFE、石墨可降低UHMW-PE的摩擦系数;而添加玻璃纤维则
<正>国务院近日发布5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这5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分别是: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
本实验通过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镇痛作用的研究,以一般症状,血糖,痛阈,肢末血流速度为观察指标,旨在探讨电针(EA)对DPN的镇痛作用,并提示
【目的】:探求益心康汤剂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68例,全部患者按就诊先后排序,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益心康治疗组34例和苯那
为观察糖末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β-内啡呔和神经电生理的影响,取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间病情、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