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创作及其音乐理念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标题交响曲,运用了“固定乐思”的形式,对当时的音乐界造成了激荡性的影响。随后第二部标题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更是在“固定乐思”的基础上添加了“固定音色”的成分,使用特定的中提琴来代表拜伦诗集中的哈罗尔德主题形象,并将协奏曲的元素融入交响曲体裁之中,使得标题交响曲的音乐话语和叙事策略又向前进了一步。本论文通过分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历史语境和音乐语言,对其艺术价值和人文意涵进行综合评判。第一章在十九世纪欧洲整体的浪漫主义语境中,探讨《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在第一节中,对浪漫主义思潮下纯音乐与标题音乐两种音乐观念的兴起及形成进行梳理,并着重讨论标题音乐创作与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第二节关注于柏辽兹本人的音乐观念形成以及交响乐创作实践,探索《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如何成为作曲家个人际遇的独白。第三节分析拜伦诗集《恰洛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所蕴涵的浪漫主义精神意象,以及该意象对以柏辽兹为代表的音乐家所产生的强烈心理共鸣。第二章侧重于“音乐文本”,通过分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主题-动机形态构建,结合拜伦文学中刻画的诗意情境,进而探索柏辽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叙事模式,旨在从叙事理论层面进一步说明这部器乐作品的叙事功能及意义。第一节中,笔者将音乐作品中对于主角形象塑造和场景描绘的相关主题形态进行整理和解读。第二节主要围绕主题变形技法展开,主要关注“哈罗尔德”主题与性格与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第三章将从两个层面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音乐价值和艺术创新进行综合评价。第一节关注于作品的体裁创新、音乐语言的突破对于标题音乐这一特殊体裁所产生的推进性作用。第二节将《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这部作品置于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的“综合艺术”中,对其艺术创新和人文蕴涵进行定位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