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学生“评优”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日常活动,一直处于人们的视野之外,但是有时候却受到师生、家长甚至社会的“青睐”,衍生出一些教育社会问题,引发了研究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学生“评优”这一教育活动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和呈现,引起大家的思考。本研究以社会学中权力与控制理论、符号理论为支撑,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小学学生“评优”这一教育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概括出学生“评优”的特征与功能,目的是为了中小学生良好评价体系的建立,全面评价和衡量学生,让他们朝着更加健康而全面的方向发展,充分有效地发挥教育的社会良性循环。同时发现学生“评优”中存在的教育、社会问题,防止或遏制不良影响的蔓延,为今后教育者和管理者分析问题和探寻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视野和借鉴。本研究选取河南省Z市Z小学五(2)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深入学校日常生活,与师生、家长等多方沟通,搜集众多资料,并以访谈笔记的方式保留了个人的感受和思考,真实再现学生“评优”过程,总结出学生“评优”的特征和功能,且利用社会学理论挖掘资料背后隐藏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具体采用观察、访谈、实物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形式,尽管并不期望研究结果能具有较大的普适性和代表性,但是也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对本研究以外的人和事具有一定或一些借鉴、启迪作用。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对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简单梳理了“评优”的历史回顾及相关研究,阐明了研究目的及意义,提出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学生“评优”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学生“评优”六个特征:社会性、符号性、榜样性、规范性、选拔性和控制性。另外,归纳出了学生“评优”所蕴含的正功能、负功能和综合功能。第三部分主要对学生一次“评优”的现场考察来深描它的运行机制。“评优”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对学校、师生、家长等的一个个访谈的具体案例,折射出学生“评优”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与社会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学生“评优”的深层次解读。基于长期对中小学学生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人结合已有的社会学理论,在学校这个场域里面,对学生“评优”这一现象做了深层解读,如文化资本再生产对学生的隐性区隔,惯习对家庭和教师主宰下课堂中师生交往的影响、校园文化内传承、学生“评优”与教育公平、逃出束缚,走向教育本真等等。在结语部分对学生“评优”这一现象进行再反思。试图对前几部分学生“评优”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粗浅的建议,希望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