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丝毫没有阻断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业前进的步伐,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冬天,一下子跨越到了2012年的夏天,中间没有任何的停留,甚至是回忆。这种超常的发展速度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无论是如红杉、赛富之类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还是如鼎晖、达晨、东方富海之类的民营私募股权基金,或者是深创新、中信资本之类的国资创投或股权基金,募资和投资的效率都大大超过了以前。私募股权基金几年之间从外国人的资本游戏几乎一下子变身成周遭各个都想跃跃欲试的商业模式。不过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除了很多制度性、政策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外,投资机构本身也缺乏一种科学的投资理念,投资过程总是体现出一种过于主观的判断,跟风投资、抱团取暖的现象明显。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发现价值阶段、交易价值阶段、持有价值阶段和实现价值阶段,这四个阶段既环环相扣,又循环往复,时间因素体现在投资过程的方方面面。在交易价值阶段,PE需要作出分期投资决策:在持有价值阶段,PE需要决定持有价值的时间,当被投资企业需要再融资时,PE还需要以分期投资的角度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新一轮定价;在实现价值阶段,PE需要结合前一步的价值持有期决策判定合理的投资退出时间,以收回最多的资金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投资过程。可见,以时间为视角研究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脱离整体观而单独地研究投资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得出的研究结论将缺乏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正是以时间为焦点,从时间的维度系统地研究PE投资过程,力图为后来的学着提供一个新颖的研究思路,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投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其一,本文以时间因素作为切入点,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全过程中表现出的时间特征进行研究,是一种研究角度的创新。其二,本文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过程中交易价值阶段的分期性特征为出发点,建立了分期投资概率值定价法,这是一种定价模型的创新;本文还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地推导出以IPO为基调的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时机决策模型,并通过详细的案例对模型加以验证,这是一种模型改进型创新。其三,本文选取了自2009年以来截至2012年6月30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所有有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公司作为总体,深入探讨了PE投资在交易价值阶段、持有价值阶段的时间特征,数据的齐全程度是现有国内其它文献所不能比拟的。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规范结合实证的方法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过程中的时间因素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该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私募股权基金(PE)的定义与特征,以及PE投资过程四个阶段的内容,然后归纳了国内外有关PE投资过程的文献综述,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PE投资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该行业在募资阶段、投资阶段和退出阶段呈现出的独有特征,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PE投资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成果与问题同在;从第三章开始直到第五章,本文以PE投资过程四环节为划分点,分别研究PE投资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的时间特征:第三章研究发现价值阶段和交易价值阶段,由于发现价值阶段体现出的时间特征不明显,因此该部分内容较简单,只是通过归纳演绎的方式总结了PE机构在发现价值时所需考虑的一些共性因素;针对交易价值阶段,该章首先介绍了现今评估被投资企业价值的主要方法,由于时间因素在本阶段主要体现出的是分期投资特征,该章以现有估值方法的理念为基础,创新性地提出了分期投资概率值定价法,并以实际案例的方式介绍了新方法的实际应用,最后,该章以附表数据为基础,从客观的角度对PE的入股时点、入股成本的时间特征作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入股时间表现出了Pre-IPO特征,入股成本的高低与入股时间的关系表现出了两轮起伏性;第四章研究持有价值阶段,该章首先以数量模型的方式分析了PE价值创造功能的源泉,接着归纳了PE所注入无形资产的主要类型,由于时间因素在本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就是价值持有期的长短,该章以PE机构的投资回报指标为出发点,对不同持有期投资回报的均值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短期培育无助于增加投资回报,为了显著地增加投资回报,PE机构应当尽量延长对被投资企业的培育时间:第五章研究实现价值阶段,该章以IP0退出渠道为背景,在借鉴期权定价模型思路的基础上以详尽的推导过程构建了经历一定培育期后的PE机构退出时机数量决策模型,并以案例的形式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六章是本文的收尾,该章首先总结了各章的研究结论,接着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