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袍哥文化形成于清朝末期的四川,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一名四川土著,沙汀自幼生活在袍哥文化圈之中,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沙汀的多篇小说涉及袍哥这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从他的长篇小说《淘金记》、《还乡记》、《困兽记》到短篇小说集中的《丁跛公》、《在其香居茶馆里》、《巡官》、《模范县长》等多篇短篇小说中都出现了袍哥的形象,这些形象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袍哥世界,并成为沙汀作品标志性的特征,这为我们解读沙汀小说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角。本文从袍哥文化入手,分为三个部分来阐释袍哥文化对沙汀小说创作的影响:第一章第一节剖析袍哥团体的兴起,以及袍哥是如何由一种社会团体组织转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分析四川独特的人口成分和地理环境来论证四川这个省份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袍哥在四川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袍哥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了以江湖义气、强权崇拜和反抗意识为内核的精神主题。第二节展现出沙汀在幼年、少年、青少年等人生阶段和袍哥团体的接触。舅父和岳父的袍哥身份,以及青少年短暂地加入过袍哥团体的经历,使得沙汀十分熟悉袍哥团体内部的细节和规范,这段独特的人生经历大大地丰富了沙汀今后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为沙汀的文学创作准备了大量的独特素材。第二章探讨袍哥文化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这一章首先分析沙汀的创作道路,然后结合他的具体作品来展现袍哥文化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沙汀对于袍哥这一团体的价值立场,以及袍哥在沙汀小说中的地位,印证了袍哥文化对沙汀小说的影响之大。第三章探讨沙汀袍哥题材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本章把沙汀放在现代川籍乡土作家群里,对比李劼人,艾芜等人的创作,分析这个作家群对袍哥文化书写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展现出沙汀袍哥题材小说的独特性。沙汀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讽刺艺术,以及他对四川风土人情的熟悉正是他不同于其他左翼作家的独特之处。研究沙汀袍哥题材的小说不仅可以梳理地域文化对于作家影响的文学史意义,而且从沙汀个案研究出发,展现整个川西地域文化在文学史独特的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