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创伤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脑损伤后的微循环功能障碍,血管反应性降低,自动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脑组织血流过度灌注,最终造成血脑屏障受损,加重脑水肿,所以改善脑创伤后脑血流动力学,保护血管调节功能应是临床创伤性脑水肿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而目前对创伤性性脑水肿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去除病因,通气,脱水,激素,钙通道阻滞剂,亚低温治疗。这些疗法主要是去除血管外的水分,减轻脑外伤后的充血,扩张和血管痉挛,使微循环灌注减少,以上疗法多为传统和经验性,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良策。中医认为脑水肿病机为血脉淤阻,瘀是根本原因,因此中医强调“化瘀”为治疗该病的首要任务,从本身理论体系看,该治疗思想直指疾病之根,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活血化淤作用就其本质是其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标本兼治的方法,中医活血化瘀类药物:丹参,红花,三七等已广为人熟知,它们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类型脑水肿的治疗,临床上已得到比较确定的疗效,但基础实验有关其疗效及其具体机制的研究情况还较少,本实验旨在探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中药丹参,红花,三七对大鼠冷冻所致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为临床扩大中西医结合在创伤性脑水肿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本实验采用硬膜外液氮冷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实验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为6组,A:正常对照组,B:手术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d),C:西医治疗组(20%甘露醇2g/kg体重+地塞米松0.2mg/kg/d);D:丹参治疗组(C组治疗方案+丹参注射液0.5g/kg/d),E:红花治疗组(C组治疗方案+红花注射液0.25 ml/kg/d),F:三七治疗组(C组治疗方案+三七注射液6 mg/kg/d),上述注射方式均为腹腔注射,检测72小时后血液粘度全切,低切,并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一周后记录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含量,观察脑水肿48小时,一周后病理学改变。 结果:大鼠经液氮冷冻后,H-E染色可见水肿区脑组织肿胀明显,透亮度增加,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并可见灶性出血,液化坏死征象,B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EB)含量,全血粘低高切,各对应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应用不同药物干预后,上述各种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生以下改变:1四个治疗组有脑水肿病理改变,但不如B组严重,尤其是细胞肿胀程度较轻,出血坏死少见,其中D,E,F组较C组脑水肿明显减轻。2:四个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各治疗组大脑半球的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较B组均显著降低(P<0.01).D,E,F组,较C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或P<0.01)。4:全血粘度D,E,F组比B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同A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05)。 结论:1常规西医结合中药治疗可以降低冷冻伤后大鼠脑水肿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常规西医结合中药治疗可以降低冷冻冷冻伤后大鼠脑组织水含量以及EB含量,有效保护血脑屏障。3常规西医结合中药治疗可以降低冷冻冷冻伤后大鼠全血粘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此可能为活血化瘀类中药之药理基础,此作用亦是中药保护有效保护创伤性脑水肿的重要机制。4常规西医结合中药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在疗效上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