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乡愁,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说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种被称之为“现代性乡愁”或文化怀旧的民族心理情结。人们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开始逐渐出现了对故乡,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在音乐领域中同样存在着“文化乡愁”吗?为此,本文选择了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和它各类改编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原型和流变的考察,以“乡愁”作为观察视角,探讨留住它的可能性和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嘎达梅林》历史的回顾,第二章民歌《嘎达梅林》形态文本的原型与流变比较分析,第三章民歌《嘎达梅林》审美范畴的原型与流变比较分析,第四章民歌《嘎达梅林》文化生态的原型与流变比较分析及结语部分。 通过考察,本文的结论是,“文化乡愁”是一个人类学的命题,更是一个美学问题,如何留住蒙族传统音乐的“乡愁”——其最具本质特征的韵味,是传统音乐创作永恒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