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的心脏康复教育方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选取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的77名居住在社区且发生心血管事件1年后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最终对照组41例,实验组36例。对照组参加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实验组则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讲座后,采取基于IMB模型的心脏康复教育方案,即通过预调查,获取患者有关心脏康复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基本资料,结合心脏康复指南要求,找出其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分别制定患者上述三个要素的个体化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其中结合研究对象参与和坚持心脏康复动机的强弱,利用动机性访谈技巧,确定不同的动机增强策略,从而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方案,并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伴随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实施该教育方案。干预前、干预结束后3个月、6个月分别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自我效能、运动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相关体适能(握力、2分钟踏步试验)的变化,在6个月后收集生化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资料和结果统计量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分析,除运动依从性和生化指标达标率以构成比表示外,其余指标以(x±S,M±Q)表示,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e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另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三个时间点各指标的变化,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效能、运动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体适能(握力、2分钟踏步试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两组在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变化:实验组干预后第3个月的自我效能总分是(2.50±0.30)分,第6个月是(2.73±0.47)分;对照组第3个月的自我效能总分是(2.40±0.35)分,第6个月是(2.40±0.15)分,两组在干预后第3个月、6个月的自我效能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基线到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自我效能中等水平以上的患者由55.50%到83.30%;对照组则从基线的65.80%上升到7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社区冠心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变化:实验组干预后第3个月运动依从比例为77.80%,并延至6个月左右(75.00%);对照组第3个月的运动依从比例为56.10%,到6个月后该比例为46.30%,两组在干预后第3个月、6个月的运动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化:实验组干预后第3个月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是(87.00±5.66)分,第6个月是(91.22±6.61)分;对照组第3个月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是(83.56±7.49)分,第6个月是(87.34±8.80)分,两组在干预后第3个月、6个月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基线到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中等水平以上的患者由55.60%到97.20%;对照组则从基线的56.10%上升到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实验组干预后第3个月的生活质量总分是(85.72±9.16)分,第6个月是(87.67±13.71)分;对照组第3个月的生活质量总分是(81.02±10.53)分,第6个月是(80.95±12.19)分,两组在干预后第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社区冠心病患者体适能的变化:实验组干预后第3个月的握力是(20.83±6.96)kg,第6个月是(21.89±7.15)kg;对照组第3个月的握力是(24.80±10.87)kg,第6个月是(26.52±9.18)kg,两组在干预后第3个月、6个月的握力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握力值低于对照组,但6个月时的上升幅度略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第3个月的踏步次数是(80.00±20.00)次,第6个月是(95.58±27.61)次;对照组第3个月的踏步次数是(76.00±23.00)次,第6个月是(84.07±19.17)次,两组仅在干预后第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7.社区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干预后第6个月,实验组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分别是69.4%、63.9%、30.6%,对照组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分别是46.3%、65.9%、9.8%。两组除血糖外,血压、血脂达标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达标人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采用基于IMB模型构建的心脏康复教育方案,从信息内容上结合了最新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指南,从动机方面挖掘研究对象不同的动机强度和来源以提供不同的谈话策略和教育手段,同时强化研究对象的行为技巧和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尤其是运动依从性,一系列的改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适能,对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改善也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