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具有金刚烷基的10种Schiff碱配体及10种相应锌配合物。通过熔点、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推断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对培养出单晶的Schiff碱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及晶体结构解析,获得了两种配体及两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最后对所有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实验。内容有:1.分别由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的盐酸盐与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缩合首先得到具有金刚烷基的10种Schiff碱配体;配体再与二氯化锌反应,得到了10种相应锌配合物。配体和配合物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不仅证明了配合物的形成,同时也推断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可能结构。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两个晶型较好的配体的单晶结构。配体L6呈黄色,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164(1)A,b=12.883(2)A, c=14.068(2)A,Z=4,V=1718.2A3,F(000)=680,R1=0.0456,ωR2=0.0998.配体L10也呈黄色,单斜晶系,空间群P1/c;晶胞参数:a=9.9656(12)A, b=16.1791(17)A,c=11.6239(13)A,Z=4,V=1717.7(3)A3,F(000)=680,R1=0.0462, ωR2=0.1015.3.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两个晶型较好的配合物单晶结构。配合物C5呈白色,三斜晶系,空间群Pi。晶胞参数:a=13.0940(13)A,b=13.5529(13)A, c=22.508(2)A;Z=4,V=3563.0(6)A3,F(000)=1480,R1=0.0613,ωR2=0.1652.配合物C1o呈白色,正交晶系,空间群Pbcn。晶胞参数:a=13.2436(14)A, b=123110(13)A,c=24.888(2)A;Z=4,V=4057.8(7)A3,F(000)=1616,R1=0.0505, ωR2=0.1190.4.对所有Schiff碱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