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蒿芩清胆汤为治少阳胆热第一要方,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明确,组方合理,但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阐述,因此有必要对蒿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及证治规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应用统计学及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蒿芩清胆汤方证特点和临床应用范围,从而得出本方的证治特点,以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及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本课题以临床疗效、文献研究、证治规范为指导,将30年来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中的蒿芩清胆汤医案进行筛选,从而建立起本方的临床应用数据库,从发病地区、发病节气、性别、病程、年龄、中西医诊断、症状、脉象、舌象、加减药物等资料来总结分析方证特点。整理上述资料,并将之输入数据库,运用黄金分割法、频数统计方法与关键字统计分析法,总结出蒿芩清胆汤证中、西医疾病谱、症状以及舌象和脉象的诊断标准、原方的药物及所加减药物的用药规律等。最后将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以把握本方的证治规律。结果:(1)一般发病规律:蒿芩清胆汤使用最多的时节为春分到白露;治疗范围包括儿、内、外、妇科等各科。发病年龄主要21-70岁。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其病程多为1-14天。本方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南方。(2)核心脉症:蒿芩清胆汤的主要症胸闷脘痞、胸胁胀疼、干呕呃逆、寒热如疟、不饥、不饥、吐酸苦水、口苦、口干8种症状作为蒿芩清胆汤证的主要症状标准余发热、大便干、小便黄、汗出不畅、头晕、乏力、身重等作为蒿芩清胆汤证的次要症状诊断标准。蒿芩清胆汤证的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为诊断标准;脉象诊断标准为:单一脉象为濡、数、滑、弦,复合脉象为滑数、濡数、弦滑。(3)原方用药规律:300例蒿芩清胆汤在临床使用中青蒿、黄芩、竹茹、半夏为本方使用的必备药,其余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陈皮、枳壳、茯苓、滑石。平均每个医案使用原方药物9.03味,说明本方在临床应用时十味药物中大多数能用到九味以上。(4)加减药物用药规律:300例医案中加味药物共计14类,42味药,总共使用次数为540次,每味加味药出现的平均次数为12.86次,每个医案平均使用2味加味药物。在使用蒿芩清胆汤时主要应用了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加味药物的类型。因此将出现次数≥15次的加味药物作为蒿芩清胆汤的基本加味药物,共有8味,分别为:栀子、苍术、佩兰、车前子、茵陈、桔梗、白术、石菖蒲。(5)中医疾病谱:蒿芩清胆汤主治中医病证广泛,300个医案中共涉及52个病种,以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肾系病证为主,主要涉及的疾病有黄疸、眩晕、内伤发热、胃痛、咳嗽、水肿、汗证等。(6)西医疾病谱:在所选病案中西医病种共计74种,涉及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系统疾病,其中以内科疾病为主。从西医疾病系统分类看,主要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与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妇科、儿科、外科、皮肤、五官、肿瘤疾病等14类疾病。主要涉及的疾病有脂肪肝、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肺炎、膀胱炎等。结论:蒿芩清胆汤作为治疗少阳胆热犯胃的经典名方,因其清透胆热,和胃化痰之显著功效被广泛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本文通过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对蒿芩清胆汤证的研究,总结出蒿芩清胆汤的证治规律。蒿芩清胆汤在外感疾病及内伤杂病中均可广泛应用,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治疗上必须针对部位不同而药物加减变化亦不同,从加减药物的分类统计结果可知,蒿芩清胆汤的加味药物的主要类型为清热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而常用的加减药物有栀子、苍术、佩兰、车前子、茵陈、桔梗、白术、石菖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