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作为硫化剂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EPDM共混物以及EPDM/PP/炭黑(CB)复合体系,研究了这三种共混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首先选择合适的促进体系解决Si69硫化三元乙丙橡胶时硫化速率和硫化程度低的问题,并制备力学性能良好的EPDM/PP热塑性弹性体。不加促进剂,混炼温度能显著影响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加促进剂时混炼温度的影响不明显。Si69的最佳用量为6 phr,共混物的凝胶含量能达到90%以上;随橡胶含量增加,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硬度和永久形变降低,共混物中EPDM和P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共混物具有良好的重复加工性能;动态硫化可以进一步降低分散相的颗粒尺寸,相态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海-岛”结构。 动态硫化EPDM增韧PP共混物具有高的缺口冲击强度。熔融指数随EPDM含量增大而减小。动态硫化能进一步降低基体层厚度,动态硫化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约为0.3μm,简单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约为0.2μm,只有共混物的基体层厚度达到了临界基体层厚度才会发生脆韧转变。 EPDM/CB复合体系的逾渗阈值约为50 phr CB,动态硫化EPDM/PP/CB复合体系橡塑比为60/40的逾渗阈值约为18 phr CB,简单共混和动态硫化EPDM/PP/CB复合体系橡塑比为20/80的逾渗阈值都为12 phr CB左右。炭黑在简单共混EPDM/PP/CB复合体系中的分布是不均匀分布;在动态硫化EPDM/PP/CB复合体系中炭黑分布在EPDM与PP两相界面处和PP基体中。混料顺序、工艺方法和硫化剂类型能影响复合体系的导电性能。采用EPDM动态硫化增韧PP/CB复合体系,能解决PP/CB复合体系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过低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合成12种聚酯(P1~P12)和9种聚酯锌、铝配合物P7-Zn~P12-Zn和P10-Al~P12-Al。通过FT-IR、~1H NMR、UV-vis、GPC、TG、ICP和荧光光谱对聚酯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P7~P9和P7-Zn~P9-Zn易溶于THF、CHCl_3、DMAc、DMF、DMSO和NMP。P10~P12易溶于DMAc、DMF、DMSO和NMP。P10-Zn
在生命体系中,一些阳离子、阴离子以及生物分子参与了各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对其实现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并已经成为了当前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荧光分子探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