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发病机制作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DNA结合蛋白,它通过改变在细胞中的定位及转录后修饰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物学作用。尽管目前研究提示肌炎患者HMGB1的表达有显著改变,但关于HMGB1与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关系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观察HMGB1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发病机制作用。  材料与方法:  1.本研究分三组,即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组、PM/DM组和肌营养不良组,每组各10例。  2.详细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肌电图等。  3.通过开放式肌肉活检获得肌肉标本,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所有患者的酶组织化学形态学、肌炎相关因子、肌膜蛋白和HMGB1表达。  4.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Spearman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1.10例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男、女患者各为5例,年龄在28-73岁,均为亚急性或隐袭起病。病程在2-24个月,首发症状主要以肌无力、肌痛起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近端重于远端。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受损。  2.DM患者肌肉组织CD4呈显著表达,PM患者肌肉组织CD8呈显著表达,免疫性坏死性肌病和PM/DM患者肌肉组织CD68均呈显著表达,PM患者肌肉组织MHC-Ⅰ呈显著表达,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C5b-9呈显著表达。  3.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组和肌炎组HMGB1的表达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而肌营养不良组几乎无HMGB1表达。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组与肌炎组患者肌肉组织的HMGB1表达无明显差异(P=0.547),但均显著高于肌营养不良组(P<0.05)。  4.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HMGB1的表达水平与肌炎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有HMGB1明显的表达,且与肌炎相关因子的表达没有相关性,提示HMGB1可能独立参与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发病过程。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对社会各大领域造成了极大影响,疫情期间,教育领域开课时间延迟,各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步伐,在此背景
目的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脂为主要表现,主要由免疫介导性炎症损伤肾小球. 肾病综合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激素
利用颅脑正中矢状面MRI图像测理颅颈交界区正常的中国人和颅底凹陷症患者枕大孔前、后缘中点深度径线和延髓-上颈髓轴线夹角数值,评价其正常值范围,探讨其正常人的发育规律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网络上出现的流行语句越来越多,而现在的孩子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进入到网络世界,而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万千的世界,他们的一言一行很难完全受到控制,就会使得学生在网上“冲浪”时会被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语影响,导致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和作文写作中出现一些网络流行词汇,这些流行语并不都是可以运用到语文的学习上的,有一些甚至会误导学生,对学生进行一个错误的带动,所以在语文的
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最常见的感觉神经性疾病,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据统计,每500个新生儿中有1个是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到青春期,这一比例上升至3.5/
目的:  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调控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其发生是正常细胞内的重要调控基因失常的导致的最终结果。从分子水平找出肝癌特异性肿瘤标
背景: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为食管动力疾病特别是贲门失弛缓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诊断方式。作为HRM的诊断标准,芝加哥分类是基于卧位数据建立的,但我们发现患者在坐位情况下能够更加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效应及安全性,并通过监测外周循环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探讨该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开胸手
图书资料管理室在如今的企事业单位中已变得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学校中,图书室收藏的书大多数都有上万册,而企事业单位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有助于帮助其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