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历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工作。党校干部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干部素质,提升他们各方面能力,最终能够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但在实际中,虽然出台了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促使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进行,并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培训效果却不明显。怎样才能提高干部培训成效,让他们将培训所得能够高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和为群众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干部培训的有效性也是基层党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着重研究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立足于党校培训实际,结合培训效果评估理论和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评估理论等相关理论,并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着重研究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一是对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评估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二是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及有效性调查;三是结合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分析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哪些?四是茌平县委党校如何提升干部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根据上面提到的问题,论文从理论方面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等,为下一步论述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及对策提供理论支撑。论文随后通过对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及有效性调查进行介绍,设计问卷进行培训调查,总结了当前茌平县委党校在干部培训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反应层问题:师资结构不合理、实际培训与培训需求相脱节;学习层问题: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行为层问题:培训方法有待完善;结果层问题:培训转化效果不好等几个方面,并分析了影响干部培训有效性的原因,主要有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不科学、干部培训运行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设置不科学、培训动力与资源保障不足、干部培训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等。最后,在前文研究分析基础上,针对制约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从:树立科学的干部培训理念:从党校和学员两个角度来考虑;建立健全干部培训运行机制:从建立健全干部调训保障机制、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完善干部培训激励机制入手;科学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从加强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设计分层分类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更加侧重能力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等方面入手;提高参训动力和资源保障:从提高党校干部学员参训动力、拓展党校干部培训渠道、提高党校教师师资队伍素质、创新培训方式解决工学矛盾等方面入手;构建规范高效的党校干部培训制度体系:从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度、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升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其他文献
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崛起,人们才惊奇地发现爱伦·坡笔下的怪诞颓废的病态现象已构成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一大景观。非理性主义诊断法的运用,透视出被荒谬现实扭曲的
由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引起的荔枝霜疫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简便、最安全和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
番鸭的就巢一直是困扰养殖行业的重要问题,虽然已有学者对番鸭的就巢性进行过研究报道,但更多局限于某一基因对特定发育阶段和部位所起的作用。为了探究ER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正>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担,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别是政治思想方面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三观"教育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两方思潮的影
利用Na Cl和PEG溶液模拟盐胁迫和水分胁迫,比较等渗Na Cl和PEG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胁迫解除后幼苗生长状况的差异,探明渗透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本文在阐述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基础上,就职校确立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运用以人为本
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地总结了计算毒理学和化合物环境行为模拟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二者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计算毒理学和化
选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中85个资料连续性较好的站点资料,基于CHEN-WENG感热交换系数方案计算了1981-2014年地表日均感热通量,并用M-K检验
目的 观察首荟通便胶囊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经我科诊治的63例化疗后出现便秘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
明清通俗小说(或称白话小说)研究一直是明清小说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以往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的切入点大多在小说文本、序跋和评点等方面,而小说的题名却几乎少有人关注。实际上题名作为一本小说首当其冲的信息,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所谓“同书异名”,即同一部小说拥有多个书名的现象。同书异名现象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在明清通俗小说领域,同书异名现象则表现出新的面貌,隐含着丰富的内涵,是明清时期小说生态的缩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