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凭借自身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经济环境,吸引FDI在全国一直位居前列,而这些投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工业部门。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推动该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情况与改革开放之初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形式下,特别是在“两缺口”模型已经失效的前提下,如何看待FDI的作用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一般来说,当前吸引FDI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内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显然,客观地评价FDI对山东内资工业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山东省今后采取何种引资策略乃至决定山东省未来发展模式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考察FDI对山东省内资工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FDI技术溢出的传导机制和限制因素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然后在对山东省FDI的现状,发展趋势,FDI的来源地以及流向,特别是部门间和地域分布不平衡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理论,同时联系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特点,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1998-2004年外商投资对该省工业部门外溢效应进行了初步实证分析,得出外溢效应不显著的结论。并且发现,山东省劳动力要素对工业部门增长的贡献接近零。进一步研究发现,FDI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会更显著起来。对不同区域的研究则表明,山东省整体上跨过了使外溢效应为正的经济“发展门槛”,外资在鲁中、西部产生的溢出效应较大,东部沿海的溢出效应虽然为正但是不明显。东部的反映的结果与山东省的总体情况接近,而鲁中、西部地区的结果则要好的多。这是由于东部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差距的缩小,已经使得东部地区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开始变小。而相对于东部,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显著且较强的正向外溢效应表明,目前FDI对于当地内资工业部门的促进作用正处于上升阶段。随后本文对模型本身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反思。总体而言,检验结果是有效、可信的。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从各个地区的实际出发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整体而言,首要是提高外资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引资的质量,扩大FDI的外溢效应。对于劳动力冗余这一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尤其中、西部地区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事实,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发达地区着力引进更高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的外资,欠发达地区仍需加大引资力度,同时积极准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合作,缩小地区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