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肉性状的遗传改良一直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揭示产肉性状分子机制和鉴定相关基因是实现分子育种的前提。中外猪种产肉性状具有显著差异,而出生前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对生后产肉性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LongSAGE分析比较通城猪(中国地方猪)和长白猪(西方瘦肉型猪)胚胎骨骼肌转录谱,以帮助了解两猪种间产肉性状差异的分子基础。在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了MMPs和RBPs两类基因家族相关基因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了解这些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产肉性状的关联。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产肉性状形成分子机制及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分子标记。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通城猪和长白猪胚胎骨骼肌的基因表达表型存在显著差异。
2.通城猪肌肉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且分子事件改变相对复杂。
3.促进细胞生长和成肌细胞存活的的基因在长白猪中表达上调。
4.MMP-19和MMP-23分别被定位于猪,分别在成年猪肝和心肌中高表达。
5.MMP-19和MMP-23均在通城和长白猪胚胎骨骼肌发育过程表达上调,但通城猪中表达水平更高。
6.MMP-19第5外显子第203bp处多态位点与眼肌高度等显著相关(P<0.05);MMP-23基因第4外显子第150bp处多态位点与胸腰结合处的背膘厚显著相关(P<0.05)。
7.克隆了RBP基因家族的7个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染色体定位、时空表达、SNP检测及性状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