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以往死记硬背、经验灌注式教育方式已经过时,除了基础知识外,教师应该从大量的知识中选择最重要、最合适的内容并以最佳的手段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充分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在40分钟内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思考的问题。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与这样的要求不谋而合。生本理念强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构建生本理念下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验为基础,通过阅读文献、师生访谈、实地观察、亲自参与等方式进行实践性研究,试图找出生本教育理念与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本教育与新课改有机整合,借鉴“生本教育”理念,提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合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初步思路和想法,旨在使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近3年的实验,实验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会写、乐学、善思,学生的变化让教师和家长诧异,学生的阅读量更是惊人。通过生本课堂实践,笔者深刻感受到教师的细致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教师要善于设计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生本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和本选题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充分说明该选题的提出理由。第二部分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笔者借鉴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小学高年级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从生本课堂的特征到高年级学生预习指导、自主阅读指导以及高年级精读课和略读课课堂操作流程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语部分总结了该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希望本文能对试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适应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要求的广大同仁有所启迪。
其他文献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为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约20%的患者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后
目的分析和研究经支气管镜行球囊扩张术治疗支气管结核过程中护理支持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12-75岁,平
应用数学形态学进行非线性图像处理已经发展成为图像处理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研究使用形态学运算及其边缘检测算子进行灰度图像的边缘检测,提出了一种有效保持图像细节的全
执政党意识形态就是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信奉的反映特定经济形态和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观念体系。执政党意识形态形成以后,执政党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意识形
本文采用2002年和2010年两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襄阳市),利用ERDAS9.2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和图像增强等处理,之后对其进行监督分类,分为水浇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
超声治疗仪包括工作台、支架和治疗面板。研制的超声治疗仪体积小、可定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根据治疗需要调节功率和频率。经试用,该仪器性能稳定,数据准确,治疗效果好
<正>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之产生内在动力,从而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的心理活动。合理运用激励艺术进行班级管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进取的内驱
比较几种治疗方案作为淋巴结阳性或阴性高危的有HER2neu变异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的多中心Ⅲ期随机试验,包括在使用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后使用多西他赛(AC→T),或在使用多
探讨亲缘半相合骨髓移植治疗幼儿白血病的护理方法。通过观察8例患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在预处理期间积极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8例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和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社区以及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社区是旅游发展的依托,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的主体,以“旅游与社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