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法制备PCL_PLA纳米纤维及其在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calmi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是目前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一种技术。它利用高压电场将聚合物拉伸细化形成一维的纳米纤维,由于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连续的长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或模仿的细胞外基质,作为细胞生长等功能性支架材料。但因其特殊的用途,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和具有可降解性等特性材料。本文采用聚已内酯、聚乳酸共混等作为支架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复合纳米纤维支架。首先,对其共混材料的纺丝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均一性较好的纳米纤维,同时制备出与生物材料要求相符合的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观察纳米纤维的表观形貌和物质组成情况;再利用拉伸测试、荧光光谱、爆破强度等对支架的应力应变、生物适应性以及血管材料所能承受的爆破压等进行性能的表征结果显示:当静电纺丝参数条件为:PCL/PLA两组分配比为1:1、溶液总浓度为8%-10%wt、纺丝电压为28KV-30KV、接收距离为10cm-15cm时,所制备出的纳米纤维形貌和直径分布均较好。当保持纺丝电压、接收距离等工艺条件不变,使溶液浓度从6%-8%增大时,串珠减少,纤维直径增大,但均匀性变好,当溶液浓度从8%-12%增大时,纤维直径变粗,且伴随着纤维的断裂,无法得到连续的纤维;当控制溶液浓度、接收距离等其他工艺条件不变时,电压从24KV升高到28KV,纤维直径下降,且串珠也逐渐消失,而电压继续升高到38KV时,纤维直径明显变粗,形成了表面粗糙的纤维膜;当控制溶液浓度、纺丝电压等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改变接收距离时发现当接收距离为5cm时,纤维呈扁平状,当距离为20cm时,接收到的纤维量明显较少。控制纺丝工艺条件为:两组分配比为1:1、浓度为8%wt、纺丝电压为30KV、接收距离为10cm时,利用滚筒收集纺丝纤维,从SEM图可知,转速为1000r/min时,能够收集到具有较高径向取向的纳米纤维,红外分析表明PCL/PLA共混纤维膜中两组分中并没有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在静电纺丝中并没有发现基团的变异等现象,结合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和爆破强度测试等综合数据,可得知,当PCL/PLA两组分的比例为5:5,浓度为8%时,纺丝电压为30KV,收集距离为10cm,收集转速为1000r/min时,能够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纳米纤维,同时,作为血管支架材料,制备出接近人体所需要承受的压力的材料。另外,将荧光蛋白引入静电纺丝血管支架材料中,经过培养基进行培养,研究了荧光蛋白在一定的时间内的释放速度,通过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其饱和浓度大约为20.5mg/ml.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CL/PLA一定配比下的纳米纤维血管支架材料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在工程支架的制备工艺中,静电纺丝纤维具有优异的多孔性,在一定的结构空间上存在三维的多孔支架结构,能够满足组织工程等需要。
其他文献
在电视节目中,字幕不仅对画面有补充说明配合的功能,而且能渲染和强调画面内容,提高电视画面视觉效果,增强电视画面艺术效果。本文分别从字体、色彩、位置、入出方式及停留时
公共产品及其理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网络的产生为公共产品理论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基础设施是一种具有部分非排他性和部分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它的这种属性造成了网络基
为改善聚乳酸的阻燃性能,利用植酸改性壳聚糖(PAMC)与三聚氰胺磷酸盐(MPP)复配得到一种新型膨胀型阻燃剂(IFR)体系,并将有机蒙脱土(OMMT)作为协效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阻燃聚乳酸(PLA
无论是地球化学填图、地质调查还是土壤污染详查等项目,要得到准确无误的样品数据,必须有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作为基础技术支撑。原子荧光光谱法(AFS)作为一种光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在微量、痕量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中该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砷(As)、汞(Hg)、硒(Se)、锗(Ge)、铋(Bi)等元素,而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来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锡(Sn)还很少见。论文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SD
目的:观察温膝三针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药物结合肌力训练和单纯的肌力训练对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的有效性,探讨治疗组温膝三针结合肌力训
市场化改革以后,在转型社会学的中国研究中,如果在历史演进的辩证逻辑上把自由资本主义看作是历史发生的命题,社会主义就是它的反命题,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是合题。在对中
融资和投资是现代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两个决策。企业出口、创新等生产经营活动开展都需要资本投入,投资与融资之间的关系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完全市场竞争下企业的融资和投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途径,为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以疼痛为主伴随轻度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Kell
地椒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性温,有小毒;具有健脾消食,温中散寒,祛风镇痛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寒痛,消化不良,小腹胀满,周身疼痛,
背景:氨苯砜俗称二氨基二苯砜,是砜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抑制麻风分枝杆菌的作用和抗炎、免疫抑制作用,曾作为治疗麻风病和疱疹样皮炎的经典药物。过去常以口服给药方式,治疗各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