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对脑血管痉挛大鼠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程度、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 方法:9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A组,24只)、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24只)、单纯注血组(C组,24只)和注血后亚低温组(D组,24只)。各组大鼠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与术后12小时及24小时测定基底动脉管径并血液取材测定血清NO含量及血浆ET-1含量。D组枕大池注血后亚低温治疗8小时,控制肛温在32±1℃。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作大鼠CVS模型,采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基底动脉内径,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1含量。 结果:1单纯注血组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基底动脉管径缩窄,亚低温组12小时基底动脉管径较注血组增宽,而且与正常对照组相近,亚低温组24小时基底动脉管径高于单纯注血组但小于对照组;2单纯注血组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血浆ET-1含量较对照组升高;3亚低温组术后12小时血清NO含量较单纯注血组高,而且与其正常对照组相近,亚低温组术后24小时血清NO含量较单纯注血组高,但较对照组低,亚低温术后12小时、24小时时血浆ET-1含量较单纯注血组降低,但较其对照组升高。 结论:1NO和ET-1参与SAH后急性CVS;2亚低温能够提高SAH后大鼠血清中降低的NO含量;3亚低温能够降低SAH后大鼠升高的血浆ET-1含量;4单纯亚低温治疗能够缓解早期SAH后脑血管痉挛,但不能完全缓解逐渐加重的脑血管痉挛;亚低温治疗缓解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和抑制SAH后血清NO含量降低和血浆ET-1含量升高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胆红素脑病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探讨亚低温和神经节苷脂对胆红素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1、新生7日龄Wist
高中化学在高考题中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客观题中包括数字运算类型,计算公式表达式书写类型,书写结构式、分子式、结构特点的类型,还有描述反应现象、过程、方法、实验步骤
背景: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脑组织供血的重要血管之一,主要为脑干、小脑及双侧大脑半球后1/3供血。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主要发自于锁骨下动脉,于C6水平入横突孔,穿行于
喻嘉言是旴江医学重要的代表性医家.他对旴江医学的影响与贡献非常巨大,本文从其对旴江医学影响的方式、对旴江医学学术思想的影响与贡献、对旴江医学临证思维方法的影响与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