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分析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的运用。悖论是指看似互为矛盾情景,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且包含了普遍的真理。悖论在叶芝的诗歌创作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让叶芝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但纵观文学批评界,少有学者触及此领域,或在此领域做出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尝试以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的运用作为主要线索,对叶芝的部分代表作品展开分析,并结合叶芝人生经历、情感经历以及文化身份的矛盾来揭示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与他生活的密切关系。深入理解叶芝的悖论艺术将带领我们真正走进叶芝的创作世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悖论艺术在叶芝诗歌中的运用及其给作品带来的巨大魅力。首先,本文分析了根植于叶芝艺术世界中文化身份的悖论。在爱尔兰神话那边神秘的土壤中,叶芝找到了解决身份悖论的方法。从浪漫主义式的自我表现到对公共领域的关注的转变,以及二者的融合过程中,叶芝对爱尔兰民族的深厚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次,本文以三个普通意象为例,阐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物在被作者赋予了灵魂与永恒性后,也会变得崇高。同样,渺小的人类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只有超越生与死的界限才能获得崇高,因为尽管死亡意味着肉体的消逝,却给人带来了重生。最后,本文论述了叶芝如何用悖论的思维来看待历史进程。历史是无尽循环,当一段历史走到尽头时,又会有全新的开始。叶芝的历史观同时也清晰地表达出他对现代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在对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做出细致分析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悖论的运用能很好地展现叶芝诗歌的魅力,也揭露出他整个创作生涯的一大主题:对古爱尔兰的依恋,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担忧。只有在“终极世界”或者“太一”中,人类才能找到最理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