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政府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也是一个双赢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了农村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给农村带来了文明新风,为农村干部队伍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了农村村级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搭建了新的平台,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创造了新的经验;同时,又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拓宽了新的渠道。
当然,作为一项新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诸如,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不明确,专业与需求不符,工资待遇偏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大学生“村官“的行为短期性较明显,大学生“村官”面临未来发展的困境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阻碍其才能的施展,造成大学生当“村官”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到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贯彻实施,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
本文在仔细地分析研究了前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的案例,通过调查,指出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旨在对症下药,探索建立和完善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进而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