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短篇小说的伦理解读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因其对小说写作技巧和风格改革的贡献以及她在20世纪西方女性运动中起到的奠基性的作用使她在现代文学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国内外对她及她的作品的研究数量庞大,这就使人们很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她展开研究。但是近期有人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她意识流小说进行解读,这就启发了我通过文本细读方式对她的短篇小说进行伦理解读。这篇论文主要借助文学伦理学研究伍尔夫的以下三篇短篇小说:《新装》、《未完成的小说》、和《邱园记事》。文学伦理学有助于人们从伦理角度用道德因素来评价日常生活。另外这个理论也有助于人们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来建构人文精神。本文由包括引言和总结在内的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整篇论文,包括伍尔夫的一生和她主要的文学作品,国内外对她的研究以及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文学伦理学理论以及从伍尔夫关于短篇小说的散文中体现出来的相关的伦理思想。第三部分通过深入探究她伦理意识的根源及她对短篇小说的定义来分析影响她的伦理思想的因素。接下来的四五部分,从她的三篇短篇小说的内容饿写作手法方面来剖析她的伦理思想。在这三篇小说中,伍尔夫描写了战后人们之间的关系,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个人伦理身份的寻找。她通过运用碎片和整体,口头对话和无声的对话等写作技巧来更好地反应她的伦理观察。伍尔夫的伦理思想表现为她对大众的人文关怀,她反抗暴力和父权社会的思想,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主义等。伍尔夫一生都在追求内心的和谐状态,她认为这是每个人人生的最高境界;对伍尔夫这三篇短篇小说的解读意在鼓励人们去更多地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并且竭力去追求,甚至经过一些妥协去追求他们内心的和谐状态。这篇论文也旨在对人们从伦理角度对其他作家的作品的解读起到参考的作用。
其他文献
约翰·多恩的作品以“玄学之美”著称,也不乏使用疾病主题,疾病主题在17世纪实属少见。多恩认为疾病来自于上帝,也结束于上帝。因为人有罪,疾病才会骚扰人类,同时,疾病让人忏悔,让人
本研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杨静远《彼得·潘》中译本的分析,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推理—明示的过程,在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视频安全探测工作就尤为重要。此外,随着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视频识别技术研究备受关注。因此对变电站的视频进行处理研究不仅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同样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智能变电站总体框架、图像去噪方法及其相关算法,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及二值化处理方法的智能变电站视频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并从数学形态学的角度加以阐述,最后基于二值化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了仿真和
爱·摩·福斯特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杰出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在现代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享有盛誉。《最漫长的旅程》是福斯特第一部完全以英国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也是他最具有自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