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实践活动最基本构成的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却面临育人资源贫乏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传统教学对人的忽视而导致教学价值观和教材使用观的认识偏差。教育是一项育人的事业,作为育人载体的课堂教学不可以没有育人资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寻育人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及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试图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当前课堂教学育人资源贫乏的现象及原因,探索课堂教学中育人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及策略。论文的第一部分从文本和教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课堂教学育人资源贫乏的现象,以教学价值观和教材使用观为线索,分析了课堂教学育人资源贫乏的深层原因,其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教学对人的成长的忽视。论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了课堂教学育人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主要论述了课堂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和课堂教学资源观的形成问题。该部分以当代社会的转型发展为背景,分析了转型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堂教学知识观念与教学观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知识是育人的资源、教学要为促进人的生命成长服务的观点;提出了在强调课堂教学价值观转变的同时,还要形成课堂教学的资源观。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发现文本中和教学中蕴藏的可供开发的丰富的育人资源。论文的第三部分提出了课堂教学育人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策略。论文从教材文本和教学活动这两个途径出发,探讨了课堂教学育人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策略。论文不仅关注了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还关注了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关注了学生基础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还关注了教学过程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资源的生成、不同性质资源的开发、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作出了具体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