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与单纯拼音文字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汉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它不只是人们日常交际的辅助性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同时,汉字本身也孕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汉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几乎每一个早期汉字均同古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等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以汉字构形为理据,结合汉字文化内涵要素,参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以小学阶段必须学习掌握的三千个汉字作为研究对象,以“六书”造字法则为依据,对汉字形体构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系统的讨论,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小学是学习的黄金时代,是打好语言文字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识字习惯的重要阶段,能否把基础打好,对以后的语文学习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认为,识字过程要结合汉字构形理论,在充分认识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汉字认知心理的前提下,坚持科学性和浅显性原则,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将汉字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融入课堂,开展识字教学。本文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引言部分对选题意义进行了综述,对从古到今汉字构形方面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第一部分对目前的五种主流汉字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界定,具体辩证分析了这五个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利弊得失。提出了目前在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方法单一忽略兴趣教学,二是欠缺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过分依赖课本内容教学。第二部分对本文汉字构形识字教学法进行界定,并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可行的理据,以及对汉字构形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运用的现实意义进行了举例论证。第三部分是汉字构形在小学汉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简要说明小学汉字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浅显性和整体性原则,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心理特征,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四方面的教学策略运用研究进行讨论,并对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第四部分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的方式,对加强汉字形体分析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系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