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处于“大转型”时代下的中国,正在遭受着乌里希·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的侵扰。转型社会下的中国,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各种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卫生和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叠加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政府广纳多元主体联合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来。网络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为新媒体的诞生提供了空间,当前公共危机治理特点下无法沿用传统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此问题的探讨,各类研究往往聚焦在单个危机事件的分析阐述上,在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比较研究上尚有较大不足。因此,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中,不同时间节点上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对于把握两者关系的不同,洞察当前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推动我国公共危机治理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以治理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社会责任理论为理论基奠,进行基本概念阐释,对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与媒体各自承担的角色进行定位,并对建构政府与媒体良性关系的意义及应然关系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其次选取经典个案研究,从危机信息发布、信息透明程度、舆论引导方向和价值理念取向四个要素切入,对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15年的“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中政府与媒体关系分别进行研究,并对两个相隔7年时间的案例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出从“汶川大地震”到“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政府与媒体互动的不同之处。再次,从案例本身出发洞察出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与媒体关系产生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和原因,给出建构政府与媒体良性关系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