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静态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文件话语、政策话语和制度话语,动态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受体对文本的接受和解释过程,同时它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主体之间在交往实践过程中展现的态度、价值取向以及建构的意义系统。这既是一个教育主体话语和教育受体话语的融合系统,又是一个涵括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统一的立体系统,更是一个融实践性、批判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系统。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历史脉动,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范式变迁的轨迹,特别是对古今、中西思想教育的话语特点、话语表现形式和实施方法比较,从而深入思考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方向。  审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至少存在着话语引导功能的缺失、话语聚合功能的缺失、话语保障功能的缺失、话语交流功能的缺失四方面的突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亟待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需要克服四重矛盾:即意识形态一元与话语受体多元的矛盾、话语形式单一与话语需求多元的矛盾、主流话语封闭与话语开放性的矛盾、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置换时差的矛盾。当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的研究和探索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框架下进行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无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转型。  建构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新话语体系:一是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过去僵化的、封闭的意识形态一元化话语体系中解放出来,真正回归到多元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真正尊重个体生命的尊严,建构平等、真诚、民主的对话样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性转换。二是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重置。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出现的失语和话语霸权的双重现象,将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职业化为中心,重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话语权;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维度的重设。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话语、虚拟世界话语和生命世界话语,真正实现生活化的转向。四是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从显性话语走向隐形话语,从说理话语走向叙事话语,从话语灌输走向话语对话,真正实现与他者的心灵沟通,真正建立起一种消除了各种矛盾和对立之后建立起来的人和人之间的平等、真诚、信任、尊重、民主、自由的交往关系。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话语生态的支持,我们应重建扁平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完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语境,以开放的姿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