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对比分析电影《人在囧途》和《人在囧途之泰囧》的海报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媒介的发展与更新,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文字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而是由文字这种单一的模态转变为包括图像、声音、动画、颜色等多种模态的形式。同时,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无法解读多模态语篇,因此必须构建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来解读多模态语篇。20世纪90年代,Kress& Van Leeuwen共同创作的《图像解读》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Kress&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定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为主,分别对电影《人在囧途》和《人在囧途之泰囧》海报中的图像,颜色和文字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海报中的图像是如何通过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两种模式来呈现图像的再现意义,然后,又从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海报中图像的互动意义,最后分析了海报的构图意义,主要从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方面来分析。分析完海报中图像的三种意义后,该论文又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对电影海报中的文字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地解读了电影海报的意义。最后又从图像和文字两方面对这两张海报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索电影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是如何构建一个多模态语篇的,以及系列电影中海报的异同点。  总之,通过对这两篇电影海报的分析,首先验证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电影海报语篇,这种集图像、语言和颜色于一身的多模态语篇的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其次,对电影海报进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为以后的海报设计者提供一个比较实用、比较科学的海报模式,帮助他们合理的选择和分布各种模态。最后,基于对两张海报的对比研究,海报设计者在依据科学理论设计海报的同时,也应该结合电影的内容,对电影海报中的个别模态进行调整以突出电影的主题。
其他文献
反语作为一种常见于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得到了文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广泛研究,其中大多数学者如 Haverkate(1990)提出言语反语是反语类别中最重要的
本文首先从郁达夫和佐藤春夫的个人背景出发,说明《沉沦》与《田园的忧郁》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中日两位作家的交往渊源。然后,通过对郁达夫的《沉沦》和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
《间谍》是英国杰出小说家康拉德重要的政治小说,伯瑟德(J.Berthoud)称其为作者艺术创作最完美成熟的作品之一,它同时也是一部众所公认的反讽杰作。研究小说中的反讽叙事,在文学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热点。Halliday和Hasan(1976)曾详细分析了英语里常见的各种衔接手段。后来许多学者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衔接手段,如隐性衔接,语域理论等。本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享有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美誉,她出生于1939年11月18日,是著名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长期以来,阿特伍德对自然生态和女性问题深入关注。这一思维体现在她的小说